第二百七十四章战与和(2 / 4)
延伸到俄国本土并最终逼使俄国割地赔款。
而以李鸿章、甚至是外交总长容闳等行政派则倾向于见好就收。尽量避免将战事扩大化们主张明军在收复黑龙江之后。即刻在已经事实占有土地上单方面停火至于东北其余割让出去地土地。则应当同过谈判从俄人手里要回来。
一场辩论在龙城之中展开。
“西伯利亚之俄军不过七八万之众。且主力亦被我军歼灭。俄太平洋舰队也在渤海一役全灭。而今地形势。可以说是一边倒地倾斜于我大明。不趁此时机收复失土。更待何时呢?”杜聿光率先慷慨陈词。
李鸿章却道:“我军连战连胜是事实,东北的局势有利于我军也是事实。但杜总长不要忘记,沙俄帝国可是横跨欧洲,幅员万里的庞然大物,连英法列强都要对它忌惮三分。咱们要是真的激怒了这头巨熊,它调几十万大军前来西伯利亚与我决一死战,杜总长以为,凭我大明现在的国力,能够与俄人展开这样一场全面持久的对抗吗?”
“李总理无限的夸大敌人的实力了,不错,俄人的综合实力确实在我国之上,但问题是,以西伯利亚之苦寒之地,俄人敢调几十万的军队来吗?遥遥万里的补给线,俄人能够承受得起吗?”
杜聿光直切俄人的要害,不错,在连接欧洲部分与西伯利亚的铁路没有修通之前,俄人在远东的影响力确实是有限的,而俄人又没有英国人那样赖以称雄的强大舰队,所以俄人尽管与中国有大片的土地接壤,但事实上的威慑能力却远不如英国。
“话虽如此,可杜总长也不能光看俄人的劣势,而对咱自己的劣势视而不见吧。”李鸿章挖苦道。
杜聿光一怔,不解道:“我大明连战连捷,国势日盛,能有什么劣势?”
李鸿章以一种瞧外行的眼神傲慢的瞟了他一眼,道:“杜总长是军人,只知军队连连获胜,攻城掠地,却不知军用所支的银饷,数之不尽的弹药消耗,单此两项,已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再说将这军需粮草运往前线,又雇用多少劳役,这一项支出,更是何止百万。
尔等军人只知道打仗,却不知道这仗不单单是打的是士气,还打得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曾纪泽改组政府以后,任命德高望重的胡林翼任第一届内阁总理,李鸿章任副总理,专司管财政方面的之事。他深知东北的战争虽然取得了空前的胜利,但同时也使国家财政陷入了严重的赤字危机,国库之中,已是存银无几,实在难以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