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先发制人(3 / 4)
多虑了,咱大明的哈瑷铁路虽然未通,但俄人西伯利亚连条像样的路也没有,他们从欧洲本土千里迢迢而来都不操心,那咱们就更没有理由畏战。”
孟仪凡说着站了起来,面向曾纪泽大声道:“皇上,臣以为俄人的挑衅,正好给了咱们一个开战的绝佳理由。臣请皇下立刻下动员令,调集大军北上,俄人不是要战吗,好,咱们这一回索性就把他的西伯利亚也给端了!”
曾纪泽笑着挥手示意孟仪凡先坐下,目光转向沉默不语的彭玉麟,颇为客气的问道:“彭公有何看法,朕想听一听。”
彭玉麟缓缓站将起来,似乎是胸中已有良策。
“前日我去上海武器局走了一遭,亲手试了一试新产的明德步枪,那枪隔着六百多步的距离,竟然就把一头牛的肚子射了一个碗口大的口子,我说好家伙,这么厉害的枪,只怕英国人也造不出来。”
众人都是一脸茫然,不明白彭玉麟好端端的怎么扯开了不相干的事,而彭玉麟却全然不理,自顾自的往下说。
“我还顺道去看了下南方舰队,他们让我乘坐了刚刚下水的一艘潜艇,我当时就惊得说不出话来,我彭玉麟也算是治水师多年,这般能在水下航行的舰船,足可以杀敌于无形,着实叫人匪夷所思。”
曾纪泽微微点头,开始明白他想表达些什么。
“在我回来的时候,经过镇江时,正好瞧见沿江的农民们正在做农活,他们用的不是我们那时的锄头、镐子,而是冒着烟的机器!那么大的一块地,不一会就耕种完了,这是何等的神奇。”
彭玉麟洋洋洒洒的把大明这些年来的进展与成就述说了一遍,冯桂芬接下话碴,笑道:“这都是皇上英明神武,维新变革,殖产兴业的结果,从第一家兵工厂建成到现在,咱大明的工厂增加了将近一千余家,遍布大江南北,每年从外国引起的先进技术,更是不计其数,正是如此,才能使我大明出现了日渐民富国强的局面。”
彭玉麟点了点头,接着道:“老夫经年治军,于洋务之道远不如冯总理精通,但老夫却知道当年的满清兵弱国衰,尚且敢与洋人一战再战,而今我大明船坚炮利,上下一心,面对洋人之挑衅,若还一味的韬光养晦,那与满清的无能又有何异。”
“再则。”彭玉麟提高了嗓门,朗声道:“历代之强国,诸如汉唐,无不是打仗打出来的威名。如汉唐之盛、外夷之弱,尚无法避免战争,而今我大明尚有诸般的不平等条约缠身,若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