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放权(3 / 4)
吧,朕准了宋先生所请。”
此言一出,那九人的情绪顿时万分高涨。
曾纪泽肯放权,并不代表他就无法控制最后的结果,虽然他答应不干涉委员会的裁定,但他却拥有解散委员会的权力,一旦最终的结果超出了自己可以接受的底线,那么他大可以手一挥,干脆的解散了这个由他自己一手组织起来的机构。
皇帝的终极权力,在这个时候还是不容削弱的,因为曾纪泽明白,只有他手中有权,才能按照自己的画好的蓝图对这个国家进行逐步改革。
委员会既已成立,泰安米店一案的调查也跟着全面展开。
内务部方面,陈庆国按管之后,对上上下下的官员进行了一番很大的人事整顿,贬除了一些行为不检点的官员。
由于皇帝对此案的认真,再加上陈庆国本人军人出身,行事较为严明,故在他的严令之下,南京警备部门不敢有所怠慢,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调查了此案。
这一认真起来就不得了,由一件案子引出另一桩案子,牵扯出来的犯罪嫌疑人也飞增,先有大义米行的商总王春,接着又有胡家茶庄的李响,再有南京江龙轮渡公司的商总方白……,两个月之内,约有三十名胡氏产业的商总牵涉到此案当中来。这些人所涉及之违法行行,有雇凶伤人、非法交易、行使贿赂、强占民宅等等十几项罪名。
而随着调查的展开,越来越多的胡家商总被捕,那些原先的受害者看到了伸冤的希望,纷纷站出来控告胡氏产业的种种恶行。而报纸方面,一些原先受到胡氏威胁的报纸,这个时候也敢站出来做出公正的报道,一时间,舆论方面展开了对胡氏家族的一片讨伐之声。
在审判方面,司法部在各方压力下,不得不向外界公正审判过程,同时,由于九人委员会的时时监督,使司法部难以有任何对胡氏有利的倾向。
而随着调查的进一步深入,涉案地区和人员已不仅限于南京一地,逐步扩展到了上海、江苏,乃至全国各省,许多胡氏产业集中的地区,都收到了对胡家的起诉。
胡氏产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遍及冶矿、纺织、茶粮等新老各个行业,胡家的商行工厂也遍布全国各地,仅南京一地,胡家就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工商业,放眼全国,胡氏产业的数量和规模更是大得惊人。
有一些报纸曾经做过系统的分析,胡氏产业的总价值加起来,至少也抵近亿两白银,这个数字堪比大明数年的财政总收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