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初入军营(2 / 4)
谋一抓一大把,何况张鹏还弄不清‘参谋长’是多大官。
第二天,燕秀芳就找了个警卫排的战士带着张鹏搭顺脚车把他送到学兵队。张鹏被分到侦察营一连二排六班,进来时副班长刘大勇正安排一个刚分来的一个学兵,见指导员又领了一个来了。
“指导员,怎么又来一个?”刘大勇不满的说道。
“怎么了,不愿意,现在就你们班人少,给你增加点人手。”指导员回答道。
“那也不能都分到我们班啊!新兵下连时,多分几个新兵不就行了吗。”刘大勇并不买账。
“新兵下连再做调整,现在先接收,这也是个政治任务。”指导员不在废话,直接压下来。
“张鹏,这是刘班长,你先在这吧。”指导员介绍完,走了。
刘大勇无奈,把张鹏安排到那个学兵的上铺,张鹏麻利儿的爬上去,按老爸教的,铺好床,又下来把个人用品摆好。那个学兵显然家里没培训,把东西都堆在床上了,刘大勇皱了皱眉,帮他把东西整理好,带着俩人找司务长交伙食费,又领他们转转熟悉营区。那个学兵是个‘话唠’围着刘大勇问这问那,张鹏很快从话里弄明白那小子是也是过完年才从河南农村老家随军来的,叫孙力,比张鹏大两岁,老子是一师三团五营营长。
刘副班长现在很郁闷,班长跟着‘三支两军’(指“文革”期间军队支左――支持当时被称为左派群众的人们、支工――支援工业、支农――支援农业、军管――对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实行军事管制、军训――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去了,老兵复员了,新兵还没下连,连队还剩五十来号人,正是轻松的时候,连里却弄来两个‘小不点’。学兵是和他们一样参加考核的,成绩到班,弄不好就拖后腿,学兵的老子们大部分都挂‘长’,照顾不好还得‘穿小鞋’,班长又不在,把先进班的红旗丢了,笑话就大了。刘副班长越想越烦,不由的加快了脚步,把两个小学兵远远的甩在后头。
张鹏和孙力俩人边走边说,发现前面走的不是刘班长时,已经迷路了,到处都是样式相同的排子房,都是穿同样军服的军人,看背影哪个也像刘班长,哪间营房都像他们宿舍,俩人瞎转了一阵也没找到回去的路。最后张鹏想了个法,先找到大门,按来时的路线找到营部,连部,再找到班里。当俩个‘刘姥姥’回到班里时,已经吹过开饭号,刘班长正在整队准备去食堂,俩人赶紧站到队尾耷拉着脑袋跟着去食堂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