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坦克集团军进入交战和发展胜利(4 / 13)
于没有达成突然性(敌人已判定我们将在这里发起进攻),炮火准备的效果也不好,又没有航空兵的支援,结果,为配合步兵突破敌第一防御阵地而进入交战的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的坦克第18和29军,日终时只前进4-5公里。
第二日完成了对敌战术地幅的突破,但坦克军在两天当中损失了139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约占实有坦克和自行火炮的60%,这就限制了它们在战役纵深内行动的可能性。
在乌曼一保托山内战役(1944年3月5日至4月6日)中,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快速集群编有3个坦克集团军(坦克第2集团军、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和坦克第6集团军)。在经过激烈的战斗以后,坦克和自行火炮已缺编很多。例如,坦克第2集团军有231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有196辆,坦克第6集团军有153辆。方面军所掌握的直接支援步兵的坦克也极其有限。在方面军主要突击方向(宽25公里)_七行动的3个合成集团军总共才有51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在突破地段上的坦克密度为每公里2辆。因此,由坦克第2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派出的先遣支队各编有20-30辆坦克,用于配合步兵发起冲击,实际上是完成直接支援步兵的任务,同时也起了集团军先遣支队的作用。
在56分钟的炮火准备(火炮密度为每公里突破地段148门火炮和迫击炮)以后,步兵和坦克集团军的先遣支队在炮兵交援下向敌人发起冲击。这次突击是出敌不意的,迅速粉碎了第一防御阵地之敌的抵坑。尔后,坦克第2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的主力在2-4公里的纵深内进入交战,完成了对敌防御战术地幅的突破。坦克第2集团军当日前进14-16公里,进至戈尔内提吉奇河一线。坦克第6集团军利用这样的胜利于第二日在15-18公里的纵深内进入突破口,任务是向赫里斯提诺夫卡进攻。在刚刚突破第一阵地以后,两个坦克集团军的主力就进入交战的原因是:敌人防御编成的纵深小;直接支援步兵的坦克密度小;春季地面泥泞,没有道路,如延迟进入交战就可能不利发展突破。同时,留1个坦克集团军在突破整个战术地幅后再进入交战,使它保存了突击力,以便在战役纵深执行任务。
总的来说,在解放第聂伯河西岸乌克兰地区的诸战役中所使用的坦克集团军,实质上都参加了对敌战术防御地幅的突破。虽然这样削弱了它们的战斗力,不利于尔后在战役纵深内执行任务,但这确是具体情况的需要,因为合成集团军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