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坦克集团军在损失严重的条件下以有限的兵力行动(2 / 4)
,各军解散了无战斗力的部队,用来加强新组建的部队。集团军的混成支队是以保持有战斗力的兵团和部队为基础建立的,其方祛是减少现有部队和分队的数量,而且其中一些部队和分队缩编成更低级的单位。
例如,机械化第3军的5个旅中,只保留2个旅,1个坦克旅和1个摩托化旅,其余3个旅都缩编为营。坦克第1旅和摩托化步兵第3旅的两个司令部负责指挥。其他3个旅司令部负责领导混成营的战斗行动。在科尔松一谢夫琴科夫斯基战役中,坦克第2集团军建立混成支队的条件也有其特点。1月27日,为了阻止突破,敌人以4个坦克师、2个步兵师对突入其防御的苏军集团实施突击。2月4日,敌人以6个坦克师形成坦克“链”,再次实施反突击。敌人以惨重损失为代价楔入了苏军防御。情况要求立即投入新兵力。
没有补充齐全的坦克第2集团军开往敌人突破地点。集团军各兵团共有160辆完好的坦克,各军司令部的配备程度为40-50%。战场上的严重情况,要求集团军各部队和兵团到达新地域后立即进入交战。为了赋予他们更大的独立性和消除多级指挥,集团军司令员波格丹诺夫决定建立混成支队。1号混成支队包括坦克第11旅的指挥机关和各坦克分队(不含后勤分队)、集团军自行火炮团、坦克第3军的部分炮兵,共有19辆坦克,12辆自行火炮,6门火炮。2号混成支队由两个坦克旅的各分队和集团军炮兵团组成,共有46辆坦克,1l门火炮。2月3日,为了加强坦克第6集团军,派出了由摩托化步兵旅、坦克旅各分队和集团军后勤分队组成的支队。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为完成积极任务而建立混成支队,是不得不采取的措施,而且是在复杂的战役情况下组建的,各部队和兵团在先前的战斗中遭到损失,兵力兵器有限。建立混成支队的目的,是恢复各兵团、部队、分队作为独立战术单位的战斗力;减少中间环节,改善军队指挥;:建立新指挥机关或者恢复老指挥机关,以便完成所承担的任务。各集团军司令员都渴望保证各混成支队能有效地、独立地行动,其方法是各混成支队编成内除了坦克和摩托化步兵部队外还编有炮兵、高射兵器和保障军队作战的分队。例如,建立坦克第1集团军坦克第31军的军混成支队时,由缩编成营的各旅组建的坦克混成旅包括有。近卫迫击炮第79团的1个营,集团军反坦克歼击炮兵团和自行火炮团的2个连,军属高射炮兵1个连。而且乡各旅的后勤分队都巳丧失战斗力,以坦克第31军的油料前送连加强了混成支队。因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