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无端的是非(2 / 3)
泛滥的小媳妇们一边嘴上说着:宝贝不哭。一边找个没人的地方把衣襟撩起,满足这坏小子。这些事在雷萧长大以后,一些想起陈年旧事的人就拿这个开着雷萧的玩笑,直把有些腼腆的少年雷萧闹的满脸通红,支吾着说不出话。但是心里却想着:还是小小的时候好呀!
小时候的雷萧是乖巧听话的,学习成绩一直顶呱呱的,什么优秀学生、三好学生的奖状都被他贴满了一面墙。街坊邻居谁都知道老雷家的孩子大了肯定出息,每每教育自己家孩子的时候总会揪住耳朵大声嚷嚷:“你看看人家任雷萧成绩多好,你这个败家子,天天就知道吃吃吃!吃了那么多肚子里还是草包一块,咋就跟你那没出息的爹一样呢?而同龄的孩子挨骂的时候,雷萧则是开心的吃着老爸给做的鸡蛋羹。
时间久了,周围的同龄孩子再看雷萧的时候,就产生了一种盲目的崇拜心理。毕竟在小孩子的单纯思想里,老师夸的多的,成绩好的都是高不可攀的。于是,还是孩子的雷萧就成了周围同龄人当中的孩子王,只要是他说的话,那些孩子就没有一个不听的。这让他很是有一种众星捧月的感觉。如果生活一直这样走下去,那么雷萧很有可能会一直做他的好学生,会在街坊邻居夸赞声和同龄人羡慕的眼神中考上一所名牌大学,然后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去度完幸福的生活。但是,事情的发展往往都是出乎意料的。
雷萧十二岁那年,他的父母因为感情不合,在永无休止的吵吵打打中结束了这一段婚姻。父母离婚后,他就跟父亲一起生活了。那个时候,父亲很穷,带着雷萧离开时,口袋里只剩下一百多块钱。年迈的爷爷因为脑血栓行动不便,依旧留在农村老家,由他的小姑姑照顾着。在临走的时候,爷爷抱着任天老泪纵横:“我的雷子以后受苦了。”
在爷爷的脑海里,认为只要是父母离过婚后的孩子总是过的非常苦的。其实事实情况也就是这样,尤其在那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时代,人们还都没有意识到一个孩子的成长受着家庭环境的影响会有多么大。
雷萧依旧乖巧的跟在父亲后面,走出了这个曾经的家,而这个家只剩下了他的母亲。她的母亲也因为对他父亲的憎恨,而把这种憎恨毫无保留的强加在与父亲异常相像的雷萧身上。
雷萧懵懵懂懂,在他不成熟的大脑里反而觉得非常轻松。因为他也实在受够了天天纷争不止的生活,他想安安静静的去读他的书。
雷萧上初一了,那个时候的初中没有寄宿学校,只有到了高中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