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1) (1)(3 / 23)
,特勤中队!”
指导员又挥了下右手,老兵们又高八度的齐声吼道:“欢迎新战友,欢迎队长回家!”
骆敏满面春风地转圈儿行了一遍军礼,冲上去就抱住指导员,然后是副队长、副指导员……与此同时,五十多号老兵们呼拉一下围住了十几个新兵,东拉西扯、不容反抗的下他们的背包,抢他们的行李……
“老班长,我还以为你不要我了呢!”骆敏与自己曾经的班长,特勤中队指导员刘东伟并肩上楼的时候,笑呵呵地说道。
“哪能呢?有波这小子拍拍屁股就去了总队。我这是即当爹又当妈,就快支撑不住了!咱是望眼欲穿,天天盼着你小子回来!”比骆敏大六岁的副营职指导员刘东伟,一脸委曲地说道。
会议室里,老兵与新兵们济济一堂。不同的是,坐在会议桌前的新兵们,面前都摆着果盘,那里都是这个季节很难见得的反季水果与点心。新兵们大多正襟危坐,只有天不怕地不怕的杜超同志,像似孙猴子进了蟠桃园,摇头晃脑地东张西望。这里的一切,他都觉得那么新奇。西面的墙上长长短短、满满当当地挂满了各种牌匾与锦旗,从各类荣誉称号到警民共建单位再到老百姓送的锦旗,大到武警总部、市政府、总队;小到支队、街道、企业、学校和个人,应有尽有。
东面的墙上则是这个中队历史上获得二等功以上的功臣的照片与光荣事迹。他们中间有的人已经长眠与这片土地;有的人就在自己的身边;而更多的人已经脱下军装在祖国的各个岗位上继续发挥着光和热,发扬着军人的优良传统!
杜超还惊喜的发现,这个支队的两个老大原来是特勤中队的首任主官!他们都是一等功臣。而这支部队数得着的牛人,几乎都跟特勤中队有某种渊源,其中就包括马啸杨与骆敏……
欢迎会很简单,与其说是欢迎会,还不如说是一次忆苦思甜的政治教育。骆敏的话仍旧很少,这个时候,他更是把最多的时间让给了自己的老班长。指导员刘东伟不仅长得帅,还很健谈,也很风趣。凡话题开头,必是引经据典,一堂课下来,把个三国演义的名句和毛委员的诗词引用了个遍。而且,最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嗓音极富磁性,普通话也非常标准。杜超当场就想起了那个曾经让他着迷的著名广播剧“夜幕下的哈尔滨!”
这等学识与口才,如果不是那该死的癌症,十多年后,“百家讲坛”肯定多了位老帅哥,也就不会让那个长得无比嗑碜的易什么天独美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