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1) (1)(12 / 23)
何一遇到支队大比武时,往往单兵成绩最好的出在普通中队的原因。
特勤中队新任队长找出了很多问题,尤其是对中队脱离实战的一些落后的训练科目和方式感到忧心忡忡。社会不断进步,犯罪分子的智商也越来越高,花样更是层出不穷。如何一击必中,有效打击这些新型犯罪,是摆在武警防暴部队各级主官们面前无法回避的课题。
特警学院毕业的优等生骆敏同志,深切的体会到了这一点。打乱编制只是形态上的问题。完善训练科目,贴近实战需求,才能治标又治本。
骆敏和刘东伟长达数十页的改革方案,首先得到了副参谋长马啸杨的大力支持,而且马啸杨给了他们很多前瞻性的建议。毕竟是一项打破陈规的改革,并且关系到整个支队未来的荣誉。需要的不仅是基层连队主官的信心,更是需要有着决定权的首长们下定决心。
关于特勤中队的改革,由参谋长牵头,支队研究了数日。会上,支队长徐杨勇一直在检讨,他在检讨自己作为一个支队的主官,观念落后,只会循规蹈矩,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他是被这些基层主官大胆的创新意识、科学而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践经验所震撼!
副参谋长马啸杨被派往特勤中队蹲点三个月,协助骆敏和刘东伟进行大刀阔的改革。
只要是打破陈规,只要是改革,都不可避免的会损害到一些人的利益。骆敏的阻力不是来之于上层,而是他的属下们。重新编制,就意味着一些辛苦了多年的老兵们,失去了专训科目训练时间的保障,也就失去了很多立功受奖的机会。
作为出身特勤中队的年轻的新队长,骆敏上任几个月来,并没有完全得到老兵们的认可,多数人对他还是抱着怀疑和观望的态度。从执勤和对抗时重用新兵,到削减中队的伙食开支,再到现在伤筋动骨的改革,总是有些不和谐的声音荦绕着他。
马啸杨的到来,多数的时间,都在充当教导员的角色。他在竭力让那些被宠坏的军爷们,认清这样的改革是多么的用心良苦。
新兵排在这一次的改革中,也提前解散。十八个新人全部充实到了战斗班。杜超和刘二牛分到了一排三班,两个中队的狙击手与他们同班。杜超觉得这是某种信号,也许就是中队有意安排的。
七月上旬,顺利参加完高考的杜菲,心早就飞到了千里之外的北国军营。好不容易捱到了放榜的那一天,分数线明显超过一本的杜菲,来不急向父亲报喜,给正在上班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