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三章 倔强(2 / 8)
商业局,只有商会。那时我们还年轻在当学徒,开始老板不会让你站柜台,你只能打杂做些零星活。后来,见我们为人诚实,办事可靠,就让我们学包糖,识称,当下手帮忙。商会设在街上比较热闹的地方,方便别人做生意。大的生意都请商会的人担保作证,以免途中出差错。有时候,生意中闹出比较大的纠纷都请商会出面协调解决。”
另一位老人表示认可,说:“是这样的。解放后政府成立了商业局,商会慢慢消失了。“
第三位老人补充说:“商业局在县里成立时间比较早,大慨在解放初期。”
罗刚有意引导他们,问:“商业局成立的时候设在哪里?”
老人们异口同声:“设在老街口。”
罗刚不解的问:“老街口在哪里?”
老人们说:“就是在菜市场那边。”
罗刚为了弄清楚商业局旧址,试探他们:“能不能带我去一趟看看?”
老人们都很乐意的说:“好。”
县城老街口。
商业局旧址。原来办公楼早已经改成了职工宿舍,从外表看来显得十分陈旧。有的外墙砖块粉末已经脱落,裂缝。
罗刚一眼望去就知道这是一栋老式砖木混合建筑,确实建了几十年。这地方当时热闹,现在比较偏避。人员车辆都很少来,做生意的人就更少了。
老人们碰见一个熟人从宿舍里面走出来,双方打起招呼来。
那人得知罗刚是商业局老人,为写《商业誌》而来很高兴。主动将罗刚他们带到宿舍里面转了一圈。
当罗刚走到三楼顶层,站在木质栏杆旁向远处眺望时,他有些感慨不已。前方不远处是一条大江,视野开阔。来往船只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左侧是老街小巷,也是旧时生意一条街。据老人们讲,这条街解放前最热闹。买糖果的,卖布匹的,买各种小吃的,木匠,篾匠,瓦匠等等,都在这条街上做生意。整天人来人往,一派繁荣景象。到了赶集那天中午,更是水泄不通。解放初,这里同样是县城商贸集市交易最热闹的地方。看到这些,罗刚浮想联翩,许多往事在他眼前闪现出来:
那是抗美援朝动员大会后,罗刚报名参加了志愿军。在回家的路上,他意外碰见昔日比较熟悉的同学王小凤。两人亲切问候一番后,便聊了起来。
罗刚先开口了:“我报名参加了志愿军。你呢?”
王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