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2 / 14)
欢。尤其是喜欢在月光下蹲在菜地埂上,捏一根小棍拨拨水渠,看那一条细细的银色在菜棵间汩汩地循环,再看着嫩嫩的菜叶上晃动着星星般的亮色,侧耳细听,菜地里似乎还有一些微小的生命低吟浅唱,每当这个时候,心里便油然滋生出一种清凉的——舒服。
大凡军营里都有个耐人寻味的现象,甚至还带有很大的普遍性,那就是地域观念比较明显,恐怕从古至今都不例外,老乡最爱聚团,往往还存在着这个地方的人看不起那个地方的人,譬如湖北人看不起山东人,安徽人看不起河南人。但也有例外,那就要看性情和做人层次了。皖中人常双群就有个河南籍朋友,叫栗智高。说是朋友,其实在交往上也是不咸不淡的,不过是彼此把对方看得较重罢了。用常双群的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嘛。
栗智高是西院三团的,是常双群他们那批“干部苗子”中最讲风度最爱干净的一个,虽然生长于灰头土脑的河南小县,却也相貌白净,仪表堂堂,即使连队不让蓄长发,他的平头也比别人的多些分寸,方正整齐,军装一尘不染。
军中规定不许战士穿尼龙袜子和的确良衬衣,要穿部队发的线袜和白洋布衬衣,但洋布不洋,而且皱皱巴巴的,难看不说,出汗还粘皮,像栗智高这样注重仪表的人当然有理由对此表示不满。每当节假日进城,这小子总要在军装里面藏一件蛋青色的的确良衬衣,仅从军装领子里露出一条细细的的确良领边,便显得比别人多出几分格调。
因为栗智高爱臭美,又老是对别人的卫生状况说三道四,所以朋友就不多。而常双群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成天一本正经地阴着个脸,除了弄炮抽烟,别的方面概无情趣,连老乡们都不爱跟他在一起玩。但是栗智高却把常双群视为亲密战友,常双群对栗智高当然也不反感。在这个师里的骨干中,论军事技术,常双群和栗智高是第一和第二的关系。他们是在全师模范班长经验交流会上认识的。在一定的范围内(尤其是在没有利益冲突的前提下),优秀的人还是更容易接受同样优秀的人。而且栗智高还有一点让常双群颇为佩服,这小子不仅炮上工夫过硬,还写得一手好文章。他们那批兵刚入伍不久,就遇上了南方发生了局部战争,大家都去走了一遭,都是新兵,建功立业的机会不多,但是栗智高另辟蹊径,逮住一个大功连队和几个战斗英雄猛写报道,一个月内就在各类报纸上发表报道十几篇,差不多成了本师家喻户晓的笔杆子。
这晚栗智高来了,从连队问到排里,最后才风风火火地在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