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12 / 12)
,是军区副司令员萧天英下的决心。还有一个他从未谋面的参谋韩陌阡也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萧天英在考虑加强培训中队师资力量的时候要韩陌阡考察,教导大队现有教员中谁最适合承担培训中队的主教任务,主持该中队的教学计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韩陌阡经过一番调查,举荐了祝敬亚,说祝敬亚是老牌大学毕业生。至于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教学经验,韩陌阡向萧天英信誓旦旦地打了包票,说此人绝对敬业。萧天英当时没表态,沉吟了一阵子,说,祝敬亚这个人我知道,当年曾经是军区机关的风云人物,可惜了。要不是背时摊上个人整人的年头,这个人现在不应该在这个位置上。可是彼一时,此一时,这么多年过去了,人老了,锐气恐怕也就差了,这么多年也没看他有什么建树,好像暮气沉沉的。把培训中队的教学交给他主持,我心里不是很有底。韩陌阡说,祝敬亚不是庸碌之辈,这么多年无声无息,不是他本人没有朝气,虎落平原他施展不开啊。他憋了这么多年,浑身的劲没地方使,给他一片天地,也就是给了他一个焕发青春的机会。萧天英权衡再三,认为韩陌阡言之有理,便向军区炮兵党委推荐了祝敬亚。
祝敬亚的亢奋当然不仅仅是提职升官,而委实像韩陌阡预言的那样,给他一个位置,就是给他一个焕发青春的机会。在教导大队姚大队长把组织的决定通知他本人之后,他当时恍若置身梦境,几乎不敢相信是真的,当证实确凿无误之后,他那颗已经苍老的心突然一阵颤动,一种相去遥远的激情在那一瞬间缓慢而又激烈地复苏了。
我还能行吗?他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我还能行,我还不老啊,我的记忆是这样的清晰,我的精力是这样的充沛,我的眼睛还是这样的明亮。我为什么不行?我行。别说一个中队,就是给我一个炮兵群,我还是能够把它指挥得滴水不漏。
连续几天,祝敬亚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翻箱倒柜。他从床下倒腾出已经尘封了几十年的教程和资料,给自己削了十几支铅笔并重新配了一副眼镜,在培训中队尚未正式成立的时候,一套严谨的教学方案已经从祝敬亚那双布满青筋的老手上诞生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