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16 / 21)
,至少是牙膏比别人用得少,刷牙的时候多用一点力气,多磨擦几个来回也就有了,这不是从牙缝里抠出来的又是什么?这是最真实的抠牙缝。
三年下来,也对得起舅舅一家了。再寄钱,全是心意了,既然是个心意,有多少力量办多少事,也是不可强求的事。可是,让同学们省吃俭用帮他尽这份心意,就不合适了,他拿什么去还他们的情呢?不知道那就算了,既然知道了,他就不能装聋作哑了。
再发津贴费的时候,他就多了个心眼,密切注视谭文韬等人的开支情况,并且还到军人服务社的小邮所里侦察过,却没有侦察出个所以然出来。
这天下午政治课的内容是《辩证唯物主义常识》,韩副主任用了一半时间去阐述“一分为二”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然后又补充了一个课题——《官兵关系与战斗力》。像这样的课外课,韩副主任的教学方法都比较灵活,不是一个人高谈阔论,而是发动大家参与,号召讲故事。学员们对这种教学方法很感兴趣,对于韩副主任指定的诸如《登坛必究》、《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之类的课外读物也读得津津有味。尤其是《登坛必究》,韩副主任好像特别推崇这本书——尽管大家知道《登坛必究》是一本兵书,但还是对这本书有点排斥或者说是畏惧心理。这鬼书名光看书名简直就是一种暗示,一看“登坛必究”这几个字,就由不得你不紧张一阵子,你就会有很多联想,不光是个登坛必究的问题,你走路他究,你说话他究,你做梦想心事吃喝拉撒睡他都究,而且究住就不放——排斥也好,畏惧也好,但是,这本书你却不能不读。不读,他更会究住你不放。
常双群讲的是“投醪劳师”。
话说春秋时期,秦穆公率领部队征伐晋国,走到一条大河边,宿营歇息,秦穆公想慰问部队,但是只有一坛子美酒,远远不够分配,分配不匀还有可能引起偏心之嫌,正在为难之际,参谋长蹇叔献计说,只要爱兵心诚,就是一粒米落进河里也可以酿一河酒。秦穆公认为这话讲得有道理,于是把这一坛子美酒倒进河里,顿时满河飘香,三军共饮,人人感奋,深为秦穆公真诚爱兵所激励,作战时无不奋勇当先,连战连捷。
谭文韬讲的是“吮疽励士”。
话说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吴起有一次查铺查哨,发现一名士卒脸色腊黄面带苦相,于是上前问寒问暖,原来这名士卒有家族遗传病史,连续数代男人腿上长疮,脓毒集聚,奇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