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2 / 6)
,在职责当中,不想干的要干,不会干的也要学着干,而想干的那些事情则往往要放弃了。他必须把自己个人的许多欲望和别的方面的才干都收敛起来,就像杂技里钻桶节目那样,把自己的锋芒集中地约束起来,钻进那只狭窄的桶里,规范到一个军官所必须的标准上来。只有你把你的工作看成是你的事业的时候,你才是主动的,你才会对它注入你的艺术精神,你才会投入真诚的激情,你才会义无反顾地为之献身。如果你不把这项工作升华成你的事业,那么,你将不是一个好军官,你会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处处被动,捉襟见肘。
尽管讲普通话不算是苛刻的要求,但对于七中队相当一部分人来说,这仍然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七中队学员来自祖国的大江南北,有湖北人,有河南人,有安徽人,还有来自上海、广东、山东等地的,大家所操语言的确是五花八门曲里拐弯的,确实是值得规范一下子了。
韩陌阡曾经就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专门给大家上了一堂课,他写了一张字条,选了一个来自某某省新洲籍的学员上台朗读。字条上写的是“今天星期日,上街接女儿,天下雨了,要穿解放鞋。”
那位学员不知是计,二话不说,上台就念,结果念出了哄堂大笑——那段话被他念成了“今天星期袄,上该该乳儿,天下乳了,要穿该放孩。”
韩陌阡说,大家听清了吧,这样怎么行呢?大家都是要当指挥员的,上传下达都靠嘴巴,一二三四五六七,他说一饿三吃吾漏吃。打起仗来岂不是要乱套。
这话一点也没说错,由不得你不服。可话又说回来了,用了二十多年的土话,一下子要彻底纠正过来,当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但韩陌阡不管这一套,他找你谈话,你必须说普通话,不标准也得说,你一边说,他一边训斥你,他就是要用他的准则来塑造你。
一个多月下来,大家就习惯了,南腔北调开始逐步走向统一。
不仅如此,韩陌阡还有一些奇怪的、甚至是不近情理的规定,譬如他规定不许大笑,还规定尽量少说话。这当然更是土政策了。韩陌阡对“少说话”这条土政策的解释是,军人——军官应该是威严的,应该保留一定的神秘,(奇*书*网-整*理*提*供)军人的性格、情趣、好恶都应该属于军事情报范畴,喜怒哀乐形于色则一览无余,一览无余的军官当然不是好军官。
为什么要少说话呢?
韩副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