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2 / 22)
馅饼的投机意识……等等,而最终成为一个纯粹的、经过高度凝练的、勇于为事业献身的职业军官。
在不久前发表的《重铸军官的职业精神》一文里,韩陌阡表述了这样一个观点:在军队,整体生活和特殊的使命构成了特殊的文化氛围,装备属于物质文化,是军营文化的边缘,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边缘文化之间是最容易互相沟通的,比如对于兵器的使用,使用的目的一致,可以融会贯通。我们甚至可以根据装备的变化更新来改变我们的训练计划、教育大纲,乃至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而规范则是军营文化的中介。中介文化较之物质文化,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军队的成员,尤其是军官阶层,才是军营文化的核心,最具有稳固性。我们在千百年来的战争中积淀下来的政治信仰、精神情感、道德观念、战争目的,等等,在非规范化的军官思维里,根深蒂固。在新的时期,在正规化的旗帜下,重铸军官的军人品格,更新价值观念和价值目的,强调职业精神,是重建整个军营文化的核心所在。一句话,就是要让军官们明白,军官就是军官,而不是其他。我们每个人都不一定是为战争而生,但是一旦选择了军官的职业,就应该准备或者等待——为战争而死。
实践证明,韩陌阡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
教导大队各位首长都很明确,韩陌阡到N-017来,重点是来抓七中队来的,而且他所提出来的动议,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既有理论高度,也有实践内容,往往无懈可击。因此,在对七中队的思想管理上,实施的方案基本上都是韩陌阡的杰作。现在,无论是从行动上还是冲思想上,七中队都一步步走向了韩陌阡的规范,走向了韩陌阡为他们设计的职业军官的正轨。
韩陌阡首先从军官的性质讲起。
韩陌阡设问:一个军官,同一般的社会公民有哪些区别?
回答出来的区别当然是很多的,譬如说职责任务,仪表姿态,身份待遇等等。韩陌阡说,你们说得都对。但有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军官不能怕死。不怕死是军官区别于非军官的重要标志。一个人穿上军装之后,他就不再简单是一个通常意义的人了,他的所有活动都围绕着一个中心,都与死亡有关。大家想想,这是不是耸人听闻?
大家回答说不是耸人听闻,事实上就是这么回事。
韩陌阡说,尉缭子有一段名言:将受命之日忘其家,张军宿野忘其亲,援桴而鼓忘其身。也就是说,将帅接受了领军作战的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