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五章 现代中式建筑的精髓与灵魂(2 / 3)
上把老师问的哑口无言,当时年少轻狂,这样的话也一直挂在嘴边。
而他也为自己的年少轻狂付出了代价,在他的学位论文里,他直接提出了一个“三无理论”,说中国没有现代建筑理论,没有现代建筑师,也没有现代建筑。
虽然这篇论文在导师评委里全票通过,但是在论文审查委员会手里却被哔了。
毕竟那些论文审查委员会成为都是国内的现代建筑师,结果你这篇论文写中国没有现代建筑师、没有现代建筑、没有现代建筑理论,这不是打他们脸吗?
所以王澍大师最后没能拿到硕士学位。
而这位王澍大师也是傲气,那个时候正值1988年,改革开开房的高潮时期,国内外的设计师都摩拳擦掌,准备大展拳脚,而他却急流勇退,选择在杭州隐居,与建筑工人一起生活,那个时候,中国的建筑师满脑子都只有快和钱,压根就没有其他的,而王澍大师却在思索到底走什么样的道路,在这隐退的十年里,他几乎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建筑作品,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2012年获得了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的普利兹克建筑奖。
十年磨一剑,一朝现锋芒!
一夜之间,王澍就成为了国内外最知名的建筑大师。
对于这位大师,苏乐青还是非常敬佩的,只可惜一直无缘得见。
这两个月的时间,他自然也不是什么事都没做,在看了华为给的基地资料后,他脑海里也一直在酝酿着设计方案,只不过虽然有不少方案,但却缺乏最核心的思想,那就是如何建造中国现代建筑。
在此之前,他设计的现代建筑,应该说只能算是国外的现代建筑,而他想要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那只能设计出属于自己民族自己国家特色的现代建筑,也就是中式现代建筑。
这似乎是一个很简单的命题,只要在建筑掺杂一些中式元素就可以称之为现代中式建筑,但这只是最浅显的,最表面的,如果在没有中式元素的前提下,别人看到这个建筑会第一时间知道,这个是现代中式建筑,这才是现代中式建筑的精髓与灵魂所在。
而毫无疑问,在这方面成就最高的肯定要属王澍大师了,所以苏乐青才准备过来观赏一下宁波博物馆,看看能不能从中学习或者是领悟到一些东西。
“乐青,这个博物馆上面怎么是斜的?”走在博物馆下面,林梦月问道。
苏乐青上下打量道:“宁波博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