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9章 落定(3 / 4)
含了满意、认可、期待、祝福……
试飞员万万没有想到,陆老会亲自来给自己送花,这又是何等之荣耀啊!就算找遍整个试飞员大队的试飞员,好像也没有谁获得过如此殊荣吧!
其实这位试飞员不知道的是,正是因为这次事件的开头,后续共和国但凡有新飞机首飞成功,送花这一传统都变成了由飞机总设计师,而且是首飞机的飞机总设计师来完成,这是总设计师表达其本人对试飞员的感谢,都试飞员的信任。
接过花之后,试飞员才发现在这束花上还飘着丝带垂下,上面也写着一首小诗,大概是陆老心情好的缘故吧,老一辈的总设计师都是很有些文化的,诗人、音乐家、运动员都有,这一首小诗什么的,也不在话下。
仔细看看,赫然是:人世稀能百,难得几次飞。一朝冲天起,风雪雷电退。宾客远道来,定要满载归。岂能不与杯,壮志在心扉。
一首简短的小诗,这赫然是老人家对整个人生经历的感悟,是几十年青春奉献的记载和见证;战机一飞冲天时,却退牛鬼蛇神、艰难困苦的自信;是对各国观摩团到来感到欢喜,也是对中四外销的格外看好;更有对那些投身航空工业的后来者的勉励与鼓舞,是对试飞员豪情壮举的钦佩,同时也倒出了所有航空人为心中所执着追求目标,在不断奋斗途中的辛酸喜乐。
这是共和国的航空人,纵然是杨辉重生带来先知先觉,但杨辉更明白,中四成功的背后是成千上万的航空人不谢努力的结果,这一刻又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属于四代机的时代终于在也共和国拉开新的篇章。
(全书完)
完本感言
本书到这里就完了,其实还有很多东西,我都没有写出来。比如另一个让大家期待的重四项目三方竞标,共和国三大耻辱没有改变,这等等都有,但是我觉得这书到这里已经够了,再多也没什么意思。
关于重四,有时间我会出番外,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我到现在都不知道文章里面的重四最后谁应该出线,是611方案的历史惯性?还是011的常规重四带着各种新技术强势杀出,亦或者601的绝地反击。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军迷也有自己的战斗机优劣评判标准,这个是不一而足。我只能说,有的时候失败并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成功也不值得大肆宣扬。比如YF-23失败了,但依旧不妨碍它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一代经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