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束修六礼(1 / 5)
先收的大豆,其次是红薯,花生熟的晚,种的又少,索性便留到了最后。
两亩红薯地里套种的花生,投了二十斤的种子,收了有十箩筐的带壳花生。好在郑天洪哥俩都是在地里把花生摘好了才挑回来,连带着几捆晒干了的花生藤一并拿回家烧火用,倒是省了家里几个女人的功夫。
每每秀莲和璧容去河边洗衣服的时候,村里的几家妇人总会在旁艳羡地说道:“郑家嫂子真是命好,瞅你家收上来那花生个个饱满不说,男人又勤快,巴巴地把活干完了才家去,不用你费一点心,不像俺们家的懒鬼,扔下一院子的花生还要等着我来摘哩!”
当然也有人见不得别人家好,冒出几句酸味,只说这赵荣生家的就道:“哎,想起俺家那十几石的粮食我就头疼,看来这家里地多也有不好的地儿!不过好在我家没有那旁的穷亲戚过来捣乱,要不然种多少粮食也不够吃哦!”
沙地的红薯、大豆虽然不如良田里的产量高,但好在老天爷赏脸,倒也各收了两石有余。粮食都收回来以后,该搓粒、磨米分的就拿去磨上磨米分,大豆、花生自家留了少许,其余的全部拿去镇上油坊换了油。
待这些事情全部忙完,转眼间已是金秋十月。
十月轻寒生晚暮,霜华暗卷楼南树。夜里一场秋雨淅淅而落,转日清晨推开院门,一阵寒风钻进衣服里,浑身寒凉,妇人们不自觉地又缩进了屋里,给男人、孩子都套上了夹衣,方才开始一天的忙碌。
秋收之后紧接着就是一年最重要的冬小麦的栽种。种过了玉米红薯的地不宜急着播种,而是要在播种前做好整地工作。
据郑天洪所言,麦地翻整大致要做到五个字:深、细、透、实、平。
所谓“深”,就是要深耕土壤,不过一般的麦地只需三年深耕一次,郑家去年刚深耕完,所以今年倒省了这力,只需浅耕六七寸深便可。所谓“细”,则是要把土壤耙碎、耙细,除了明暗坷垃,庄稼地里的老人常说:“小麦不怕草,就怕坷垃咬”。而所谓“透”,是指耕透、耙透,做到不漏耕、不漏耙。所谓“实”,便是说表土细碎,下无架空暗垡,达到上虚下实,防止冬天受冻。最后的“平”,则是地面平坦,耕前粗平,耕后复平,做畦后细平,保证播种深浅一致,出苗整齐。
如今世道太平,朝廷大力注重农业,对于北方地区的这一年一季的麦子可谓是上了心,麦种是朝廷选的上好种子派发到各地方府衙,再到乡镇各处,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