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恍然如梦(1 / 5)
一转眼就到了永乐五年秋。
这一年半的时间里发生了很多事。
二月,天业由魏先生作保参加了县里的童生试,以第四名的成绩过了县试,进入了府试。秦书怀还从未给人做过保结的廪生,兴致一起,便亲自带了天业去忻州府作保,月底放榜时,果不负众望,成绩位列第七。
作为村里几十年来年纪最小的一个童生,消息传到西坪村的时候,人声鼎沸。
郑母喜极而泣,直感叹当初狠下心来叫业哥儿去读书是这辈子做的最正确不过的一件事,想起当年一家子艰难地供他上学时的情景,忍不住潸然泪下,可再瞧如今家里有声有色的日子,真真是苦尽甘来了。
翻开黄历寻了个好日子,郑母连通着兄弟二人给郑老爹上了坟,告知了这个喜讯。
待到了天业回来的那日,村子里到处张灯结彩,还请了一队成亲队伍里常见的汉子手拿着唢呐铜锣,一路吹吹打打。里正带着全村人在村子口的老槐树地下摆了一大桌接风席,桌上摆着整只的烤全羊,尺长的蒸鱼,另有那整只的鸡鸭自不必说。就是往年村里开祠堂供奉祖宗时也没有过这般排场。
郑母穿着新作的浅赭色杭绸对襟褙子,额头上戴着同色的点翠抹额,由秀莲和刘氏左右手扶着,站在树下抬头张望。
“回来了,回来了。”
不知是哪个养扬声一喊,人群登时乱作了一团。
半响才见一辆黑漆平顶的马车驶进村来。
车一停住脚,等着敬酒的人们就蜂拥而至,嘴里喊着恭喜东家,恭喜夫人,恭喜郑家三哥儿。
自打去年夏天沈记正式推出了妆花纱以来,卖的常常供不应求。货量大,妆花织物又极费人手,一时间织工便显得分身乏术了,可又实在没有地方去聘用这么多的织工来。
璧容想了想便建议沈君佑去附近的村子里招些懂得织布的农妇们,由铺子里的师傅教授她们织些简单的花样。
一来,乡下妇人除了农忙之时本就无事可做,又大都有过织土布的经验,简单的妆花无非是多了挑花一步。二来,织布机是作坊的,花样子也是作坊的,没了这两样东西空有一双巧手也是织不成的,不怕她们会学了技艺往外泄露。
西坪村经秀莲帮着张罗,一多半的妇人都去了惠安镇上帮忙,年掌柜颇为宽厚,不止每天早晚派了车接送她们,授技期间还管一餐午饭。一时间没有人不说沈记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