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献策·语言的艺术(7 / 14)
区别?一番苦口婆心,刘邦这才“还军灞上”。从张良引用孔子家语“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的话中,也可以想见当时樊哙说的话确实很不中听,否则怎会“逆”,怎会“苦”呢?
说话不好听的不只樊哙一个,还有郦食其。刘邦西进关中时,曾攻打陈留,当时在高阳(隶属陈留)看城门的郦食其有心投奔刘邦,于是找人引荐后去拜会刘邦。结果郦食其兴冲冲地来应聘,满心欢喜以为遇到了明主,心想那刘邦还不热情死啊?没想到一进门就吃了个闭门羹,刘邦老先生正在足疗,由两个丫鬟左右伺候着在那龇牙咧嘴享受呢,郦食其感觉很没面子,一拱手,也不跪拜,顺嘴秃噜了一句气话:“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你是想帮助秦国灭反秦联军呢?还是想帮助反秦联军灭掉秦国呢?
刘邦正爽呢,一听这话,火噌地一下就上来了,大骂道:“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好小子,竟敢和老子这样说话,我辛辛苦苦没日没夜把脑袋别腰里里折腾不就为了有一天能灭掉秦国吗?你在这说什么助秦不助秦的屁话,找抽呢!
见刘邦生气,郦食其倒平静了,接着说:“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你要想诛暴秦、得天下,就不应该坐着接见长者,还洗着脚丫子,这样不礼貌,很不好。这话其实也很不好听,直接质疑刘邦的道德品行,不懂事,不懂尊重长者。可刘邦这次没有生气,赶忙起身、行礼、让座、看茶,并有模有样地喝退侍女,将适才的尴尬和没素质让两个洗脚女去独自承受了。
刘邦不喜欢听郦食其的话,一方面是因为这老小子说话确实不受听。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刘邦不喜欢儒生。郦食其当初让骑士引荐他见刘邦时,骑士便给他介绍了这位首长的喜好:“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刘邦不但不喜欢儒生,而且看到那些带着儒生帽的,必定是一把上去把他的帽子摘下来扔马桶里。平时说到儒生,刘邦嘴里从来都是骂骂咧咧的,可以说没有任何好感。
刘邦没怎么读过书,因而对读书人有抵制情绪。这个可以理解,大多数人对自己没有或不具备的东西,不是羡慕就是恨。而且刘邦信奉的是信马由缰的处世态度,放荡不羁惯了,对儒生的循规蹈矩、之乎者也肯定没甚好感,那根本不是他喜欢的类型。也正因如此,所以刘邦知道郦食其要来,并不怎么重视,该足疗还足疗,该保健还保健,没做啥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