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作风·隐忍与张扬(3 / 13)
杀、抢、掠四个字概括,一气呵成、干净利落。从咸阳城“所过无不残破”、咸阳宫大火“三月不灭”的情势来看,项羽此次屠城基本是毁灭性的,无怪乎杜牧先生在《阿房宫赋》中大发感慨,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金碧辉煌的昔日皇城变成了漆黑的焦土,那是连草都别想再长出来了。
项羽的行为也说明了三个问题:
第一,项羽对秦国的态度是除恶务尽。项羽军事上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推翻秦朝的统治,这也是他和叔父项梁两辈人的奋斗理念。即是如此,那么杀掉秦王、烧掉皇宫就是计划内的事了。在项羽看来,只有毁灭秦朝具有标志性的人和物,才算彻底覆灭了秦朝。
第二,项羽崇尚武力。这个咱们前面说过,项羽力能扛鼎,也让他对武力产生了依赖。起事之后,项羽攻城略地,一直在打打杀杀中度日,破釜沉舟的壮烈之举,让他的武力征服达到巅峰,所以也就对武力更加迷恋。他坚信:武力和屠杀是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的。这就是他的作风。应该说,这次屠城的震慑力还是很大的,秦国旧臣对秦国的最后希望就此破灭,而关中的百姓目睹此景,也是惊恐万分,“不敢不服耳”,只剩下战战兢兢、两腿筛糠的份儿了。
第三,项羽不注意群众影响。杀子婴、烧皇宫这个可以理解,而“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就是强盗行径了。老百姓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不可能没有看法,他们在害怕的同时,势必也会产生逆反心理:敢情这主儿比那暴秦还暴呐,将来还不定会怎样,所以“秦人大失望”,先前刘邦留下的美好印象至此荡然无存,代之是对项羽的无限恐惧。
同是进入咸阳,刘邦和项羽的行为却大相径庭,其根本原因,还是他们二位的目标不同。刘邦志在为政关中,关中现有的一草一木迟早都是他的,他当然舍不得毁掉;项羽志在灭秦,想要打回楚国的威风,找回家族昔日的荣耀,当然是怎么解气怎么来。都是实现自己的目标,刘邦就要聚拢民心,以改变秦朝的旧秩序;项羽则要耍尽威风,以毁灭秦朝的旧秩序。
在第一章中,我们曾说到,面对秦始皇出行时的威风,刘邦和项羽说了不同的话。到现在为止,他们的话可以说都基本得到了兑现,我们也就更能理解他们彼时说话的深刻含义了。刘邦羡慕秦始皇,是想做秦始皇的位置,尽管那时的愿望还是个美丽的传说,即使是成为汉王后,他也好一阵子没敢做当皇帝的美梦,但他骨子里是有渴望的;项羽痛恨秦始皇,是要毁灭秦始皇的东西,消除秦国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