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气量·鸿门宴疑云(13 / 16)
张良还替刘邦进献了礼物,表示了歉意,也不能再说什么了。
最后是范增发火。刘邦尿遁前,交代张良给项羽和范增进献礼物:白璧一双,玉斗一对。范增把赠给他的玉斗放在地上,“拔剑撞而破之”,一剑就辟成了两半,然后恨铁不成钢地说:“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我跟你这个傻小子就没办法共事,你看着吧,将来夺你天下的,一定是他刘邦!
项羽没发火,范增倒先发火了,这范增七十多岁的人了,远没达到从心所欲的境界。范增对项羽出言不逊,骂骂唧唧的,而且还当着张良的面,项羽都没动怒,这已经相当不错了。项羽没动怒,一是范增岁数大了,又是自己的亚父;二是一种宽容。在对待刘邦的问题上,一开始项羽和范增的意见是一致的,后来项羽改了主意,范增一时转不过弯来,有点牢骚也正常,发点火就发点火吧。
也许在鸿门宴中的表现,才是项羽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温和、大度。项羽这人还是很讲理、很坦诚的,否则也不会在后来和刘邦的对峙中多次中招。特别是鸿沟议和之后,项羽二话不说,带着人就撤了,多实诚啊。刘邦呢,趁人家撤兵,反守为攻,跟尿遁时的表现有一拼。
【7.说说刘邦的尿遁】
刘邦尿遁,自有他本人和他的一帮追随者的一番合理解释,比如他的连襟樊哙,就对这一行为表示了极大的谅解。
刘邦从席间出来后,并没有直奔厕所,或者象征性地在里面转了一圈就出来了,又或者把樊哙、张良一起叫到厕所里小声嘀咕了一番。总之他不是真的想尿尿,尿尿只是个幌子。
刘邦对樊哙说的话很有意思:“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我就这么不辞而别地跑了,合适吗?你说你都准备撒丫子了,还问这劳什子干嘛啊?怕没礼貌,你接茬回去喝酒呀。
樊哙这个曾经“以屠狗为事”的粗人,居然说了一句只有孔子、庄子之类的圣人才能说出来的、极富哲理的至理名言:“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做大事不必顾虑小节,行大礼无须拘执谦让。我们现在是人家案板上的鱼和肉,还何须告辞。刘邦于是心安理得,让张良留下来替他擦屁股。
张良问刘邦:来前带什么礼物了没有?刘邦说:给项羽带了白璧一对,给范增带了玉斗一双,结果看范增生气,没敢献,你替我给他们吧。于是“置车骑,脱身独骑”,把驾车的马解下来(这样做的目的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