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人才·被重视的快感 (1)(11 / 22)
发俸禄吗?所以刘邦“疑之”,对他也是持怀疑态度的。
其实绛侯、灌婴的进言,也再次证明陈平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在魏王咎处,陈平也曾被人谗言,具体因为什么事,无明确记载,但总归是有事,或者得罪了什么人,最起码说明了一点:陈平没能和同事们搞好关系。
陈平唯一没有被质疑人品的,是在项羽处。根据陈平换了三个地方,却在两个地方都遭受质疑的概率来看,陈平未必没在项羽处遭到过质疑。史书没有记载,这有两个可能:一是项羽没听;二是没人敢和项羽说(因为项羽不喜欢听谗言)。
陈平在刘邦那里能够稳定下来,有着双方的原因。
一是陈平三易其主,再换也没什么意思。所谓事不过三,跳槽太多,也会受到质疑的。你在哪里都待不下去,就不是别人的问题而是你自己的问题了。况且,刘邦的势力仅次于项羽,威望正高,正值用人之际,也是首选。在这里如果也混不下去,去别处也未必行得通。
二是刘邦的用人标准。刘邦是个不拘小节的人,所以他对陈平的不良品行能够谅解,因为他自己也好不到哪儿去。还有,刘邦喜欢有毛病的人。有缺点、有私欲,这样的人反而好控制。陈平本是魏无知(你瞧这名字)举荐的,刘邦质疑陈平时,魏无知对刘邦说:“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我举荐是举荐能帮你打仗、帮你做事的人,不是让你选劳模呢。这个思路也是符合刘邦的思想的。
陈平人品不怎么样,在刘邦死后也有所表现。吕后专权,想封吕姓侯,而刘邦生前有遗言:“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于是吕后征求臣子的意见,陈平说:“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刘邦当政时,封刘姓王,现在吕太后您当政,自然就要封吕姓王啊,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很正常。陈平有奶便是娘的嘴脸再次表现无疑。
陈平头脑灵活、反应机敏,这是往好了说。从另一个角度讲,这其实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是个心里没什么道德标准,善于出阴招、走邪路的人。而这,正好符合刘邦这个草头王的治政理念,所以陈平会受到重视。刘邦与项羽争天下,要的是结果,并不看过程。需要即是真理,陈平的本事自然也就显现出来了。
现在也一样,有的下属为了完成某项工作指标,说瞎话、造政绩,大家都知道是假的,但领导喜欢。因为这些成绩对领导未来的升迁有帮助。
从韩信、陈平的跳槽事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