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人才·被重视的快感 (1)(17 / 22)
王。这也是后来楚汉战争时,彭越倾向于刘邦的一个重要原因。
项羽看不上,不等于别人看不上。彭越在项羽眼里不算什么,但毕竟也是一股势力,有着自己独立的一票人马,自然会有人打他的主意。彭越第一次尝到甜头,是田荣给的。田荣没有被项羽封王,于是自立为齐王,平定了三齐之地,公开与项羽作对。为了增强实力,田荣想到了彭越,于是“使人赐彭越将军印”,封彭越为将军,自此,彭越在名义上算是脱离了草寇的头衔。项羽派萧公角攻打彭越,结果反被彭越打败。彭越这人打仗还是有两下子的,草寇当惯了,作战比较灵活,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反正也不想安下心来搞什么建设。
汉王二年春(公元前205年),刘邦和诸侯联军挥师伐楚,声势浩大,势在必得。彭越似乎看到了“两龙相斗”的胜败结果,于是在外黄“将其兵三万馀人归汉”,算是正式归属在刘邦麾下。不过这时刘邦也没发现彭越的过人之处,因为彭越是魏国人,想拥立魏国的后人,刘邦没答应,说魏国现在有君主,那西魏王魏豹不就是现成的吗?于是让彭越当了魏国的相国,还领着他的人马,让他去攻打梁地。
尽管没有达到目的,彭越还是很感激刘邦的,毕竟他现在彻底完成了从草寇到政府军的转变,而且还成了魏国的高官。所以在刘邦兵败彭城后,彭越也没有离开刘邦,而是“将其兵北居河上”,将人马拉到黄河沿线,打游击对付项羽,并切断项羽的粮草供给,不断骚扰着项羽的后防。彭越这招很厉害。一来,他让项羽有了后顾之忧,放缓了进攻刘邦的速度,后来因为粮草供应不济,项羽还一度陷入焦头烂额的境地;二来,也让刘邦获得了喘息的机会,为刘邦实施反扑创造了条件。成皋对峙时,彭越一举攻下睢阳、外黄等十七座城池,彻底截断项羽的后防线,迫使项羽亲自带兵回防,也因此丢掉了成皋。汉五年秋(公元前202年),项羽南走阳夏,彭越又攻下昌邑等二十余座城池,得到许多粮草,解了刘邦的燃眉之急。
尽管彭越积极配合刘邦作战,但也并非完全死心塌地,他打游击也好,给刘邦提供粮食也好,其实也是在捞取政治资本,因为驻守荥阳的魏豹被周苛等人杀死后,魏国的掌门人便出现了空缺,彭越想当魏王。但刘邦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彭越在后来的行动中便不积极了。
鸿沟议和后,项羽回军彭城,刘邦随后撕毁合约,追击项羽,命韩信、彭越对项羽实施合围。韩信、彭越均未动。彭越回复说:“魏地初定,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