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人才·被重视的快感 (2)(3 / 4)
说,陈平说到了刘邦和项羽两方面的差别:
一是为人。项羽“恭敬爱人”,对人尊敬,待人诚恳,所以跟随项羽的,也都是一些耿直而重礼数的人;刘邦“慢而少礼”,待人随性,所以来投奔他的,也都是些不拘小节、玩世不恭的人。
这也再次体现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做人有原则,做事认真,选拔人才公正、严厉,这如果是写入档案、开具履历,或是在表彰会细数功绩,是一点问题没有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吃不开,因为它太过教条化。项羽认真的态度,循规蹈矩的作风,表现在下属面前就是死板、刻薄;而刘邦对人随意,反而容易让人接近。
项羽的为人,也直接影响着他的用人。比如韩信,别说他不跟项羽了,就是继续留在项羽身边,他出的主意项羽也不一定能看上。不说别的,就说田横被郦食其说服,答应投诚后,便放松了防范的警惕,韩信却把它当成了军事进攻的绝佳机会。再比如陈平,办事不牢靠,见势不妙就跑,玩挑拨离间的把戏,这样的人项羽是绝不会欣赏的。项羽可以和人正大光明的决斗,却绝不屑于背后捅刀子的卑鄙伎俩。
有些人活得很现实,他们不在乎别人怎么说,也不在乎朋友怎么说,更不在乎群众怎么说。他们唯一在乎的,就是领导怎么说。他们经常玩那种两面三刀的把戏,表面和你嘻嘻哈哈,表现得亲密无间,背后却告你的黑状、造你的谣言。遗憾的是,这样的人总是能够蒙蔽住许多人的眼睛,特别是领导的眼睛,最终受到提拔重用。这大概也就是那些使用卑鄙手段获得成功的人,会得到某些人赞赏的原因吧。因为他成功了,在今后的日子里,说不定你还要求他办什么事,你还要受他制约,所以你要对他百般巴结、阿谀奉承。这也是社会风气越来越败坏的根源所在。这是多么无奈而悲哀的事情啊。但是,这样的人能够风光一时,却绝不会长久。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特别是领导,领导眼里揉不得沙子。韩信最终被刘邦收拾,就是最好的例证。如果韩信一直跟着项羽,也许不会受到重用,但也不至于落到身首异处、夷灭三族的惨境。有些人就是这样,只看到眼前的利益,禁不住眼前的诱惑,总是急于展现自己按捺不住的表现欲,最终迷失了方向。
其实,单从手下这些人的人品看,刘邦最后胜利也是必然的,他手下都是些喜欢投机钻营、不按套路出牌的人,打起仗来自然灵活。项羽手下则净是一些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人,论人品是极品,论手段和阴谋就甘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