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超越·生命的真谛 (1)(11 / 22)
巨大成功作出合理的解释,那些成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高峰。
项羽便具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征:重瞳子,就是每只眼中有两个瞳孔。这是非常怪异的。太史公在总结项羽一生功绩时,便把他这个异象突出出来,甚至将他和传说中的舜帝相提并论,而发出了一番慨叹:“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怀疑项羽是舜的后代,当然只是太史公随口一提。不过如此说,一方面说明目生重瞳的人很少;另一方面,也说明司马迁愿意将这种异象解释为一种帝王之象。因为项羽后来的功绩并不逊于传说中的舜帝。
眼神是人的面相中一个非常突出的表情。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亦即说一个人的内心活动是可以通过目光来判定的:这人目光坚定,内心一定强大;这人目光闪烁,一定有什么难言之隐;这人目光锐利,人也一定精明;这人目光呆滞,大脑一定短路。眼神也可以判定一个人的性格:这人目光如炬,性情一定耿直;这人目光怯懦,一定胆小如鼠。
当然这是最浅显的判断方式,我们看电影就会知道,老电影中的坏人,总是面带凶相、眼神恶毒。新电影则很难区分,一些坏人也是帅哥级美女级的,甚至比好人还要潇洒。不过坏人终究是坏人,不管他伪装得多么好,表现得多么绅士,眼神中总会流露出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只要你注意,总会感觉得到。外表可以欺骗别人,眼神却欺骗不了,因为它反映的是心底最真实的东西。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项羽这种重瞳子迸射出来的目光,一定是与众不同的。项羽身高体大,力能扛鼎,加上这种不寻常的目光,犀利中带着些诡异,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我想,项羽身上的那种气场十足的霸气,多少也和他这种特殊的目光有点关系。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楚汉对峙后期,项羽和刘邦在广武一带胶着,刘邦据守不出,项羽攻战不利。由于战事拖得太久,将士疲敝,人马困乏,项羽就有些急躁,要和刘邦单挑。刘邦当然不敢,那样只有一个结果:被项羽活劈了,所以刘邦并不应战。项羽于是每天派人在城外叫阵。刘邦充耳不闻,手下有人不服气了。此人叫楼烦,是个神射手,百步穿杨,箭法十分了得。人有一技之长,便有了豪情和胆量,所谓艺高人胆大,就是这个道理。楼烦出城,并不和对手近战,而是远远立马,弯弓搭箭,接连射杀了项羽三员大将。汉军一时大受鼓舞,刘邦也为之一振,连日来的晦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