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4 / 8)
不愿回答的问题勉强地让他们在台上做出回答,因为这些问题很可能会把自己也引入不必要的麻烦中去。
特别是面对这些跟古董打交道的人,霍藿知道他们说的话都是云里雾里,好像每句话都充满了玄机。
“呵呵,希望您能如愿吧!真的看到了好东西,您可不要吝啬,一定要把它的历史介绍给我们哦!”霍藿说起了客套话,想要赶快结束和王大山的对话,因为节目的录制马上就要开始了,他还要花时间冷静一下,想一想预先设定好的解说词。
王大山笑道:“一定,一定!”
这时,节目剧务拿上来了几本厚厚的彩印艺术品名册,里面收录的是这次要参与节目的古玩的照片。当然也有少数的字画,由于拥有者怕电子射线会伤到古画,而未允许拍照。
王大山从剧务手中接过一本,翻开了名册。他并没有多大兴趣来观看这些艺术品,虽然把它们拿来的人都想让其成为数百年前的真品,可是王大山知道这里边的大多数只是用来给少数的真品作陪衬的。
现场都是些忙碌的身影,又没有什么业内的熟人到场,所以大致地翻阅这本名册来消磨时间,是王大山现在唯一能做的事情。现场的人很多,不能让人看出他对这些艺术品不屑一顾的态度来,所以要简单地观看,而且要表情凝重地去看,这是王大山必须要做出的表情。
霍藿就站在王大山的旁边,他总是想通过接近这些专家偷学几招。当然,好像几年下来自己也没有什么进步,凭自己的眼力还是难以判断出真品、赝品。
不过,霍藿看的人比看的古董要多得多,他突然觉得王大山的眼神发生了变化,这是一种难以想象的紧张眼神,似乎他所有的肌肉都在这一刻凝固了。
霍藿顺着他的目光往下看,名册的那一页照片里是一个不精致的瓷瓶。虽然霍藿看不出年代,但是,照片下边写着D号。
这是电视台鉴宝节目对于物品的编号,只有编导等极少数人看得懂编号的含义,D类就是根本进入不了节目录制的艺术品。
可是,王大山却开始喃喃自语:“它终于又出现了!”
T市电视台没有把这次鉴宝活动放在电视台内部的演播厅中进行录制,而是选择了现代化味道十足的近郊国际会展中心。这一来是为了配合主办方扩大宣传;二来是因为这里比起闹市区拥堵的交通而言,道路要顺畅很多,况且这里离专家和摄制组居住的宾馆也很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