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1)(18 / 24)
,还是这件藏品另在他处?这些也需要我们调查。”
“胡队说的是,就这个问题看来又是个工作量不小的事情,不过我会尽快查明的。”邢振玉表情严肃。
这时,那首《信仰》又响了起来。胡玉言看了看来电显示,知道是局长张涛的电话,便起身走入了自己的办公室,并带上了门。
“有点情况,你赶快到我这来一趟。”张涛的语气很急迫。
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常常会因为利益而互相争斗,你死我活;也常常会因为利益而聚集在一起,互惠互利。
在整个摄制组里,霍藿感觉只有王大山才是把他们串联起来的那条利益的红线。
王大山有一双近乎于神奇的眼睛,这双眼睛不只能分辨出古玩的真假,还能看透很多事物的本质。
不知道王大山挖通了什么样的关系,并没有任何显赫学历背景和工作经历的他在三年前来到了摄制组。
而自从他进组以后,《鉴宝》节目所有的一切都在发生着改变。原来节目像是一个古板的纪录片,只是在说这件藏品的真假,还有它的历史、制作方法等等,不涉及价值的范畴。再加上观众互动的环节很少,节目的收视率不是很高。
众所周知,这样的纯文化性节目,是根本引不起现代人的兴趣的,是王大山率先把给宝贝估价这个理念引进了节目组。
商业价值是现代中国社会的润滑剂,再无趣的事加上利益两个字也会让无数人驻足围观,而即便是伟大、正义这些高尚的词眼,抑或是很吸引群众的那些低级趣味的事,只要不和利益或价值沾边,也会变得极少有人关注。
王大山带来的是屡屡提高的收视率,还有人们对一件价值连城的古玩真品的疯狂追求。
这些都说明王大山能看到中国人心中这个时候到底需要什么。必须是活生生的利益才能抓住观众的心,才能真正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而王大山这根红线一旦被剪断,摄制组就像串在红线上的铜钱一样,叮叮当当地散落了一地。
王大山死后,摄制组的人际关系霎那间冷却了下来。就像是烧红的铁片,被突然浇上了一瓢凉水,铁片瞬间冷却定型,而人们之间的亲昵就像是蒸发上来的白色水汽一样迅速地散尽了,留下的是那难闻的让人窒息的气味。
霍藿近期显得局促不安,身上总是像有一百多只小虫子撕咬一样,要多难受有多难受。他明明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