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徘徊 (1)(10 / 22)
着回来!”
一九四二年一月,布纳总算拿下来了。然而代价十分高昂,攻占它仅仅是为了宣传上的需要。布纳—哥纳—萨拉蒙达战役中,三千二百名美澳士兵化为白骨,五千五百人伤残,两万八千人挣扎在疟疾和其他热带疾病的死亡线上。同瓜岛上陆战队仅战死一千六百人相比,从一个外行人看来,道格的胜利似乎不甚体面。但胜利的价值不能单用伤亡来衡量,还有更深远的意义。麦克阿瑟学会了全套的丛林战和岛屿战战术,为他以后的胜利铺平了道路。布纳是他的费克斯堡和马伦哥。
【费克斯堡:1863年,美国南北战争中,北军谢尔曼部队经过艰难作战,克服该堡,获大捷,战局始对北军有利;马伦哥:1800年,拿破仑在意大利北部小镇马伦哥击败奥国军队,走上一连串的胜利之路。】
第3节
布纳失守使今村均中将大为恐慌。他的理智使他和麦克阿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太平洋战争是一场补给战争。它的重要目的就是保住自己的运输线并切断敌方的运输线。”布纳陷落后下一个就是莱城。莱城一失,巴布亚北岸将由星条旗、米字旗来代替旭日旗。从莱城和布纳起飞的美国轰炸机,将炸毁在俾斯麦海航行的日本舰船。俾斯麦海海运一断,拉包尔的第八方面军将被困死饿死,整条外南洋防线将会土崩瓦解。他今村均虽然是荷属东印度战役的凯旋者,也会成为帝国和历史的罪人。
今村中将做出了抉择。任何一个明智的指挥官,包括麦克阿瑟在内、处在今村的位置上,也会做出同样的决定的。增援莱城守军,保住巴布亚北岸,这是一个正确的战略反击。对策论也好,博弈学也好,兵棋推演也好,采用其他方案似乎都无济无事。
但是失去了前提。
在一九四三年三月的时候,日本军队无论是在所罗门战区,还是在巴布亚战区,制空权都大大削弱了。他们既缺少飞机,更缺少能征惯战的飞行员。大部分时间里,美国飞机称王称霸。日本历来奉行“精兵政策”,依仗长年苦练的一部分职业军队,战争初期,势如破竹。根据空战统计,百分之四十的飞机是由只占参战总数百分之四的“王牌飞行员”击落的。一旦精华凋落,硬壳的下面只剩下软膜了。美国人从小喜欢机械,几乎每个成人都会开汽车,整个国家是一个“拜机(器)主义”的国家。源源不断的飞机加上无穷尽的技术熟练的年轻人,使美国的空中力量在太平洋上变成了一只恶雕,而日本人充其量只是一只捕雀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