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大洋两岸 (2)(6 / 23)
铝片为止。
整个过程,惠特尼先生和盖达尔先生都非常熟悉。他们是新飞机的母亲,每一张图纸都要细细审过。他俩也认识那些装配工、电工、检验人员和工长,记得他们头发的颜色,知道他们的父名和外号。有时也同他们一起到波音公司的自助餐厅里喝上一瓶酒。但是他俩今天来可不是看望这些朋友的,也不是看望一架架展翅欲飞的B—17轰炸机的。他俩有更要紧的事。
惠特尼同盖达尔匆匆穿过忙碌的装配车间,搭了一辆公司的专用小车,开往一排白杨树后面的厂房。那片厂区围了铁丝网,戒备森严,甚至还有警犬。他俩掏出特殊的通行证,把车开到一间巨大的平顶建筑跟前,那建筑象一个大飞机库。
盖达尔同警卫讲了几句,再一次出示了证件。密封的大钢门在他们面前自动打开了,里面灯光明亮。一架银色身躯的庞然巨物正对着设计师和工艺师,它是一架世界上从未见过的超级飞机,翼展四十三米,垂直尾翼有三层楼高。它那庞大的金属躯体带有一种人类对机械的征服欲。这只铝合金的大鹏鸟一下子就可以飞行九千三百公里。
“伟大的B—29。”盖达尔先生低声咕噜说。他站在B—29面前,显得很渺小。他双手抱住臂膀,又有一股自信和自豪。他经历了B—29从构想、提出技术要求、纸面竞争、原型机设计制造、竞争招标、试生产的全部阶段,甚至熟悉它的每一颗铆钉。“它终于要飞起来了。”老惠特尼兴奋地说。他为B—29的批量生产熬过了整整三年的岁月。许多时间他干脆用帆布行军床睡在办公室里,疲倦了喝杯咖啡,冲个冷水浴。他设计了大量工夹量具,编写了生产工艺和装配工艺手册,使试制的原型机XB—29,变成流水线上的大批B—29。如果说,盖达尔先生呕心呖血把B—29设计出来,那么,普里斯特利先生则竭尽全力把B—29从图纸变成实物,从一架试飞机变成千百架能投入战斗的真正的轰炸机。
普里斯特利拍拍盖达尔的肩膀:“老兄,它实在是不赖呀!”
设计师说:“我的谢尔盖死了。你的查尔斯还在作战,但愿B—29投入战争以后能够减少美国小伙子的伤亡,早点儿打败日本。”
“它现在还够不到日本。”
“从珍珠港起飞,它可以飞到中国。”
“可它不是去观光。”工艺师笑笑。“它起码要携带两吨炸弹,这也仅仅是一架普通的B—25的载弹量。”
“它可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