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我回来了” (3)(6 / 22)
整理典籍、装箱入土。光埋藏古玩和字画就有许多的专门书籍谈及,如此匆忙下地非腐烂不可。家中乱成一窝蜂,内弘的母亲患肺结核过世两年了。全部房产土地都将由他一个人来继承。他却没有投入紧张的转移工作,独自一人,静心内省,想悟出什么道理来。禅宗的玄妙也许尽在于此吧。
大盐平内弘的面前有一对青铜铎。铜铎高四十厘米,青绿的铜锈下隐隐显出飞禽走兽家畜的图案。铜铎是日本最珍贵的文物,它的珍稀之处,在于它是日本特有的文物,而古代日本文化的渊源中国,却没有这种象编钟似的铜器。大盐平家的铜铎是从静冈发掘出来的,相传是公元二世纪古邪马台国某部落联盟的茶具。因为铜铎为日本所特有,欧美博物馆争相收藏。面对这一对稀世的国宝,大盐平浮想联翩。
尽管神武天皇在两千六百年前就奠定了日本民族的历史,然而真正有编年史记载的,却是八世纪以后的事。在元正天皇养老四年(公元720年)修成史书《日本书纪》之前,日本列岛上的上百个部落处于史学家说的“大倭阙史时代”。一大群野蛮的以渔猎为生的岛国部落,文化上比中国落后了两千年。当中国已经广泛使用铁器,有了完整的政治、经济、军事组织和哲学思想的时候,日本人却连文字都还没有。看到古代中国和其他文明古国那灿烂悠久精湛深邃的文明,日本人实在感到羞愧。大盐平看了父亲收藏的一幅中国宋代董源的名画《潇湘图》就算它是幅仿制品,但那种朦胧、高远、寂寥、宁静、雄浑、淡漠的夺人气韵,简直让人拜服得五体投地。
然而,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奋起学习就是了,干脆拿来就是了。从文字、宗教、政治统治、美学、儒家的哲理,到各种冶炼、纺织技术和税收制度,一股脑儿从中国搬来。这种大规模的文化引进在世界上也是史无前例的。日本人的学习精神确实值得自豪。文化革新给日本民族注入了沸腾的血液。然后,日本人就自满了,感到不那么赤身裸体了,甚至想到老师也不过是那么回事儿,到丰臣秀吉时代就兴兵打起老师来了。
十六世纪中叶葡萄牙勇敢而贪婪的船长们,给日本带来了基督教和枪炮,然而并未能冲击日本的文化。日本还需要时间来吸收中国的文化。在自己的根基上把它发展得尽善尽美。于是,日本文化在德川时代的一种内省式的环境里产生了,发展了。音乐、美术、文学、手工艺品、哲理、宗教全都日本化了。日本民族成了一个聪明的有主见的大孩子,能够承受另一次更大的文化和技术的冲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