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我回来了” (4)(11 / 22)
、啤酒、巧克力和面包养足气力,靠好莱坞的电影松弛神经,靠马休这类地勤人员保养好飞机,最后由他给日本鬼关键性的那么一下子。
究竟谁该谢谁?谁又指望别人感谢自己?说也说不清。都是为了美国,都是为了打败日本,大家一拍肩膀:“O.K.!”这就够了。
他又顺原路回到了克拉克机场。
他想招呼钱德勒他们一块儿返航。“大蓝毯”该换班了。
克拉克基地上空没有一架飞机,美国人的日本人的全没有。
433中队所有的人都不见了。
他们到哪里去了呢?
也许返航了。也许是肯尼或哈尔西又把他们调到别处去了。菲律宾的机场太多,当年美国人就拼命修,日本人也不甘落后。这一大批机场:尼科尔斯、尼尔森、马尼拉、圣斐迪南多、维甘、碧瑶、巴累尔、阿帕里、卡巴纳士安、布兰加、圣马西里诺和马里佛累斯,封不胜封,防不胜防。“大蓝毯”只是美国人一厢情愿的杰作。
埃德加·克拉凯少校感到势单力孤。他本来一返航就完事了,却突然动了一个念头:
再击落它一架怎样?
克拉凯的思维逻辑带着鲜明的美国烙印。美国烙印究竟是什么呢?
渴望成功,一枚国会荣誉勋章,上头版头条,拥有一辆高级林肯牌汽车,做个“实实在在受人尊敬的名人”,失败,同性恋,上普林斯顿大学,发一笔横财,投民主党的票,永远精神抖擞,做个波士顿人,用“蓝吉利”牌保险刀片……把它们混合在一起,从一大堆杂乱无章互不相关的事物中就可以悟出点儿“美国味儿”。一个德国的或日本的飞行员,技艺尽管高超,却缺乏想象力,而克拉凯少校就会别出心裁:“再干掉它一架吧!”
他叫了李德。李德的飞机似乎负了伤,兴许是在头一次克拉克空战中或在仁牙因湾上被“扫了一刷子”。他命令李德先返航。然后自己在空荡荡的大型基地上兜圈子,企图找到伪装网下面的日本飞机。
空军基地沉默着。静得可怕。
啊!他看了看空速表和高度表,他的速度太低了,高度也不够。那个魔鬼机场仿佛一个引力陷阱,把他的P—38往下拖。
不妙!准是飞机哪儿坏了。他想起西塞罗的警句:“errarle es hominum.”(拉丁文:犯错误是人之常情。)一个黑影向他扑来,是敌机!他的直觉从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