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2 / 7)
前的努力销毁了大半,两年以下的果树,除了高山上的石榴,基本没有活下来。
庆幸的是现在还在秋末冬初,云省的冬天虽然不会下雪,但是每个夜晚都会下霜,霜冻也能减少一批虫卵,再加上他们这些办法,但愿能把这次蝗灾扼杀在摇篮里。
好消息也不是没有,虽然刚刚经历过两次大灾,但今年的冬小麦长势旺盛,远远看去,绿油油的一片,风一吹,一层一层的麦浪漂亮得很。
农民们对这一季小麦上心极了,以前麦子地里的杂草因为少,而且麦子密集,进田不好活动,所以很少有人花费功夫去拔草,今年不同,家家户户就指着这片麦子呢,拔草,施肥,田地里被收拾得干干净净。
除了麦子,活下来的果树也得到了村民们的关照,这一次灾难,湖东村的人家因为有钱,倒是没有饿肚子的。因此他们对这些果树依旧很上心。
三婶放养在果园里的鸡,因为吃的是虫子,且每天跑动没有赘肉,所以味道比圈养得要好,来游玩住在叶家客栈的人吃过一次以后就很喜欢,次次都要点,成了招牌菜,为她挣了不少钱。
去年干旱,人耐不住,鸡也耐不住,所以养得就少,今年眼看着天景好了,三婶又去集市上买了一批半大鸡放进果园里。小鸡不行,这个季节小鸡放出去容易受寒,会生病死亡。
宋玉安见了以后,忽然有了想法,他和孵化场那边定了一大批小鸡,放到了叶建国的养殖场里养,他打算养两三个月就放到果园里去,等到收了麦子,把地深翻以后,还能放到地里。
要知道鸡的嘴壳可是很硬的,虫卵和幼虫绝对在他们的食谱上占了很大的分量。昆虫研究院那边的教授培育无害蜘蛛,就是因为蜘蛛能钻到土里吃虫卵。
蜘蛛这东西哪怕是无害的,可是繁育了也没有用,可鸡不一样,鸡养大了以后也是一项经济来源。
宋玉安想到以后就给何耀宗打电话,把他的想法说了。冬天不适合放养,但是养在鸡窝里还是能养大的,如果家家户户都养些鸡,等翻地以后放出去吃一批,蝗虫孵化了以后再放出去吃一批,不仅能减少灾害,还能创收。
何耀宗把这想法和省里的领导通了气,其它地方怎么样他不管,但是在夏县,第二天大大小小的村委会就接到了电话,要求所有村委会开会,把可能存在的蝗虫灾害和村们们说一说,鼓励大家养鸡自救。
并且政府还拿出了一笔资金,交给孵化厂来孵化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