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11 / 11)
杂人等’,将‘Pinky跳跳跳’系列连作之创作权收归于己身(或僭夺其创作权)?甚至,Masha本人是否与王赫颐团队有所关联?他是否独立运作,或为王团队一员,或为王所利用?诸多可能,令人费解……”
正于舆论喧腾不已时,出乎意料的是,艺评家Masha亦突然失踪。两天后,其尸首于法国卢瓦尔河一支流河床上被发现。法医相验结果,分析为生前落水;然而究竟是自杀或他杀则无法判定。一周后,2103年1月27日,法国《世界报》收到一署名“Kitty Kids”之密封函件。该函件显然以一般个人计算机打印,以英文简短表示,艺评家Masha勇气可嘉,几经考虑,“我们决定帮助他献身于艺术,成为一真正之艺术家。”而此一函件经过警方化验,又采得半枚指纹;但经与先前寄至台北自由电视台之Kitty Kids短签所采得半枚指纹进行比对之后,并不相符。
然而或由于涉入“Pinky跳跳跳”系列创作(以艺评家Masha观点视之)之艺术家,包括王赫颐本人(疑似遭到凌虐)与Masha(确定死亡)等,均后果凄惨;于Masha尸体被发现后,自此遂再无后继者敢于参与“Pinky跳跳跳”系列创作。而艺评家们尽管仍持续有所评论,或由于惧怕,均止于点到为止,并无任何突破性新观点之创见。久而久之,于悬案未破之状态下,事件遂逐渐平息,再无后续发展。“一个可能的看法是,这样的沉默或许就算是Masha所谓‘现代性连续回路’之终结?然而我不认为如此。”于《继承与离弃:新艺术100年》中,史学家林映谦如此论述,“‘没有后续事件’同样属于创作的一部分。在此,我的评论也是创作的一部分。这是我的结论。”
史称“Pinky跳跳跳凌虐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