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结论(4 / 10)
从阿娟的嘴里,她们知道她丈夫姓叶,夫家是叶家一族的嫡长一支,爷爷是族长,也是学校里的先生。
整个寨子里一共住了有上千户人家,基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有自己的盐矿,自己的窑厂,自己的学校,自己纺纱织布,每五天一个集市,可以拿着自家多余的东西去换自家需要的东西。
阿娟知道的也只有这么多,至于金珠问的他们的先祖是哪里来的、当初躲到这里的目的是什么,还有他们的语言和文字又是属于哪个民族等等,阿娟一律一问三不知。
金珠这边没什么收获,谢晋华那边倒是进展得不错,主要是谢晋华先向他们普及了一下这近千年的历史知识,改朝换代都换了好几茬,现在没有战乱,没有民族歧视,现在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为了增加可信度,谢晋华特地从ipad里调出了他这一路拍摄的照片。
其实,谢晋华讲的这些他们也听那些外出的人们说过,只不过没有谢晋华说的这么详细这么透彻。
为此,谢晋华提了一个建议,想拉着村子里的几位老人去一趟城里,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大的变化。
小叶在一旁听了欣然同意,他一直就想改革一下所谓的祖训,可问题是族长的权力还没有交到他手里,所以他说话一点力度也没有。
这天晚上他们在阿娟家住了下来,第二天一早,谢晋华和孔凌陪着几位寨子里的几位老人出了寨子,直奔大理而去,一路上,孔凌开车,谢晋华当导游。
逛了大理古城,又去了新城,为了让几位老人长见识,谢晋华也是拼了,主动和黄凯带着他们坐飞机去了一趟昆明,然后又坐火车回来了。
这么一耽误,又是一个星期过去了。
不过这一个星期倒是没有白干,从昆明回来后,金珠一行又跟着几位老者回了村,这一次,他们领着金珠一行去参观了他们的宗祠、学校、盐矿、铜矿、窑厂、瓷器厂、甚至于墓地。
通过这一系列的参观,他们基本可以确定这些人的确就是契丹人的后裔,从他们的族谱上可以知道,当年西辽被蒙古人灭了之后,一部分人北上,一部分人南下,他们这些人是被蒙古人押解到云南的,男的做了最低等的士兵,女的做了奴隶,大理灭亡之后,蒙古人撤走的时候他们这些人便留了下来。
当时因为痛恨蒙古人,他们便一直在做逃亡的准备,派人寻到这样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