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笑傲江湖(中)(4 / 5)
,未负千古一帝的威名……”
崔嵩以“赌”为着眼点,对书中出场的所有重点角色进行阐释,既别出心裁也颇为符合原旨趣,兼之他身份特殊,跟柳敬亭的恩怨至今在坊间流传,所以崔嵩书评一出,随即在络上掀起一场不的波澜,有人甚至开始猜测崔嵩的这篇书评是不是意味着柳敬亭和黄河艺冰释前嫌,准备合作。
“我是从一个纯粹的读者角度来评《鹿鼎记》,因为在我看来,《鹿鼎记》不只是一本伟大的武侠,还是一部杰出的作品,“武侠”两个字可以省略了。另,这个id账号的所有言论只代表我个人立场,大家不要乱猜了。”
崔嵩的书评为引,随后越来越多的专业、非专业书评出现,角度也各自不同,有人探讨韦宝和七个老婆之间的感情,有人分析韦宝对康熙的义气,有人叹息那几位劝韦宝造反做皇帝的大儒们的迂腐,有人赞康熙皇帝的英明。
也有另辟奇径者,关注了百胜刀王胡逸之对陈圆圆的“柏拉图之恋”,更有人从韦宝最终都“来历不明”的设定上找到本书倡导“名族大融合”的真谛。
纵向比较古庸生所有武侠,可以总结武侠的变迁史;
横向比较市面正流行的武侠作品,可以判断当前武侠市场的总体格局。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也是到了这个时候,读者们才恍然大悟,原来《鹿鼎记》也有那么多值得讨论的剧情,也有那么多令人念念难忘的桥段,原来韦宝也不是那么讨厌,仔细回忆一下,他甚至还非常可爱。
此外,对官场猫腻的描述和揭露简直入木三分,韦宝的为官之道的确有太多借鉴之处,其中第三十七回“辕门谁上平蛮策,朝议先颁谕蜀”写康熙和众大臣商量削藩一事,众大臣尤以明珠为代表,将官场三昧展现得惟妙惟肖、生动形象,一目了然。
“他自由自在,至情至性,尽管他的性情本身未必高尚,但是难得的是不虚伪,他看上阿珂,就立即发毒誓要追到手,虽然根本目的未必是“真爱”这一类,但是至少比表面上的谦谦君子郑克爽要纯粹;
他不答应陈近南去害好兄弟康熙,他也不答应能给他荣华富贵的康熙皇帝去害天地会的兄弟。
韦宝从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假道学,撕破了假面具,揭露了假仁假义,也许这才是古庸生执意要塑造这么一个人物的用意。”
如崔嵩所料,《鹿鼎记》完本上市之后,负面评论很快被正面分析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