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春雨(下)(2 / 3)
相公你脸色也不大好,相公是不是知道些什么?”
“娘子,你真是有一颗七巧玲珑心。”徐熹感叹。
“你快说啊,急死我了。”林氏焦虑。
“岳父曾经是三皇子的老师。”徐熹说。
“有人要害三皇子?”林氏猜测。
“恐怕是这样。”徐熹回答。
“三皇子有什么可害的?生母早丧,也从不过问朝廷事。我记得小时候见过他,很是洒脱的一个人。一次两次都是天家子孙互相倾轧,总拿无辜的人作筏子。”林氏说。
“天家的子孙怎么可能对权力一点都不在乎。”徐熹感叹。
“最近也没听到京城有什么风声啊?三皇子一个闲散王爷,无兵无权的,害他也没什么用啊。”林氏继续。
“这件事不好说啊,我也是云里雾里,看不透啊。”徐熹迷惑。
“不行,我得写信给我爹,一定要少安毋躁,这可是要命的事儿。”林氏很坚决。
“我的意见和夫人一样。再等等,听说皇上身体越来越差了。”徐熹很小声,“不管哪位皇子继位,都会安抚学子。到时候,夫人一家团聚就不是奢望了。”
“会有那么一天吗?”林氏眼角湿润。
“会的,一定会的。”徐熹安慰林氏。
夫妻两人压下心中种种焦虑,不安的睡去。丽姐儿翻了身,一双眼睛在黑暗中闪闪发亮。
丽姐儿在这半个月中,从赵嬷嬷与林氏,徐熹与林氏的对话中,大致弄明白了家中情况。
徐熹出身蜀州的名门望族,自小喜读书,小小年纪便中了举人。十五岁本要上京赴考,结果徐父,也就是丽姐儿的祖父病逝。徐熹只好在家守孝三年,再赴京赶考。可哪里知道,守孝期间,徐母伤心过度,郁郁而终。徐熹逢父母丧,大病一场,心境不同以往。幸好徐熹的祖父在一旁开解,徐熹才渐渐好转,只等守孝六年后,赴京赶考,光耀门楣。
徐熹的祖父,徐淳,字永平。是先帝年间的状元,三十岁不到就任朝廷二品封疆大吏。儿子去世,深受打击,大病一场,辞官回乡。回到蜀州之后,只专心打理祖业,教养孙儿,再不过问政事。
林氏出身京都最有声望的书香门第,家中子弟众多,父亲林海是学问最好,官职最高的林家子弟之一。当年,林海与徐熹的父亲同在永州游学,两人一见如故,就定下了两家小儿女的婚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