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30矛盾(2 / 7)
趟。
周老夫人怨不了别人,心中只怨自己。因为,儿子与武木兰的姻缘是他们当爹娘的给阻断的。还有,他们当爹娘的知情后,若是及时阻止儿子出门,没让儿子去参加那场诗会的话,这个驸马就点不到他们儿子的头上。是他们不顾儿子的意愿,明知长公主有意点儿子为驸马,他们怀着促成此事的心把儿子送到了长公主面前。
那场诗会上长公主悄悄点了驸马,儿子毫不知情。他们怕横生枝节,于是配合长公主隐瞒真相,让儿子以为要和武木兰成亲了。直到大婚前三日,他们将真相告知了儿子,并将其中的利害关系一一分析给儿子听,又禁了儿子的足。
大婚后,儿子再不曾回周府,即便遇上,也客气地行礼问安,再无其他。孙子周伯彥出生,他们夫妻二人以为有望修补与儿子的关系,欣喜地前去探望。儿子却像对待客人一样招待了他们,让他们看了襁褓中的周伯彥仅此一次。那之后,直到儿子去世,他们再不曾见过儿子一面,亦不曾见过孙子周伯彥。
长公主死后,周伯彥被接回周府。可周伯彥与祖母、与周府很是疏离,没有一点亲近之意。知情者没人怪罪周伯彥。唯有不知内理的周家小辈,以为祖母偏心只疼爱身份不明的周伯彥,因此里外看不上周伯彥。他们没人肯主动去亲近周伯彥不说,还会幼稚地暗中给周伯彥下绊子。
这种种,让本就脆弱的亲情关系更加紧张。周老夫人想要补偿,可周伯彥不接受,走的远远的。周老夫人伤心之余,每日吃斋念佛的,只望孙子往后的人生能够一路顺风顺水。
现如今,已身为兵部侍郎的长子却拖她孙子周伯彥的后退,周老夫人如何不生气!她老当益壮地拿拐杖对着长子一通打,“蠢货,你个蠢货,帮不上娘的爱孙就算了,怎能拖娘爱孙的后腿?”
虽然周老夫人自周桥死后不管家了,但当年的强势作风的余威仍在。周侍郎不敢躲,只敢抬胳膊护着脑袋,任老娘的拐杖落到身上,“娘,娘,您老别气坏了身子。儿子有错,您尽管说,尽管打,就是别气坏了身子。”他当然不愿意挨打,所谓的尽管打只是哄老娘的话,这是给老娘顺毛呢!
换作从前,长子这么说,周老夫人早就住手了。但事关亏欠良多的爱孙周伯彥,周老夫人可是狠了心要教训年过半百的长子。于是,虽然喘的厉害,可手中的拐杖不停,继续往长子身上招呼。
周侍郎疼的哀哀叫,“娘,娘,儿子知错了,儿子知错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