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79种田女状元(17 / 30)
是神话;中等田种的苞谷肥力跟得上又精心伺弄的离亩产两斛(石)也不远了,次等田种的苞谷上心伺弄还有一斛(石)三斗左右的收成。苞谷喳子或苞谷面,那都是饱肚子的保命粮食,对农人、平头百姓而言太重要了。上高度的说法是粮食是民之根本,又是国之根本之一。
经此一事,辉州地界无论是上层官员还是各个村庄的百姓,没一个不知道忠武侯府、以及忠武侯府小姐和小少爷的。在农人及平民百姓中,青舒姐弟成了神仙一样的人物。尤其是农人,慢慢的,将青舒姐弟当成农人的保护仙人。
农人第二年苞谷丰收的时候,听说某个村子里的一位老太太居然弄了供桌,供起了“粮仙”的画像。不用怀疑,老太太供的不是别人,正是青舒的画像。虽然画像与青舒本人的相貌有区别,而且是戴面纱的画像,但执笔人声称是在侯府田边亲眼见过“粮仙”的。当时“粮仙”脸上蒙着面纱,一身仙气儿地看着田里干活儿的农人们。因为有“粮仙”亲自看顾,所以那里的苞谷产量却是两石三斗至两石七斗。亩产七八百斤粮食,这就是粮仙的神力在保佑。
青舒并不清楚自己在农人眼中成了“粮仙”,更没有什么神力去保佑粮食高产。但,侯府苞谷平均亩产七八百斤却是事实,。没有现代的化肥,没有现代的各种农药的前提下,亩产七八百斤已经是很高产了,再想增产并不容易。
这两年青舒很忙,也很辛苦。她没有止步于眼前看似风光、实则获得的利润一般的种植苞谷之事。说句实话,无论古今,能在粮食上挣大钱的从来不是种植粮食的人,而是买卖粮食的商人。
不说别的,就看现代的粮农、果农、菜农。辛苦一年种了粮食、种植了果树、种了菜,但到了丰收的时节,卖粮难、卖果难、卖菜难的问题便时不时出现在电视新闻里。农民手中的粮食卖出去或许只有一块钱一斤,但经过商人之手运作到市场上,一现身,一斤米卖三四块钱是正常现象。
所以,青舒一手抓粮食种植、一手抓生意,力争聚拢更多的财富,为青阳、青灏的将来打造更稳固的发展后方。
青灏的身份特殊,此生注定要远离官场、远离仕途。但,这不会折了他飞翔的翅膀。他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成为潇洒的文人墨客(如卢先生),可以成为商人(接府中生意),可以学医,可以成为像历史上的徐霞客一样的人物……世人皆言有三百六十行,其中总会有他喜欢的行当的。在远离官场、远离仕途的前提下,无论他选择什么行当,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