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79种田女状元(22 / 30)
了笑,支着下巴,继续看窗外绽放的桃花。周伯彥走的最初两年,京中形势严峻,她虽不曾亲见,但也知周伯彥的日子并不好过。每一步走的如履薄冰倒不至于,但其中艰险不言而喻。朝局不稳之时,又有敌国发动战事,真可谓内忧外患齐发,皇帝可是焦头烂额了很长一段时间。
直至去年入秋时,京中传来消息,太后大病。皇帝亲赴皇家寺庙焚香拜佛,为太后祈愿。秋末,京中有传言,太后病情加重。入冬时,太后终于去了。大安国境内一个月不得有丝竹之声、不得有饮酒作乐之举。
在此期间,僵持了一年多的战事终于有了变化,前方频频传来捷报。最后,大安王朝的大军向敌国推进了一百多公里,夺得对方三座城池。一个半月前,敌国投降。战事结束,战后谈判开始。这场战事持续了两年零一个月,耗资巨大。明面上,她捐给朝廷五万石粮食,卖给朝廷十五万石粮食。在暗里,她秘密为朝廷耕种千顷良田两年,扩充国家粮仓储备。当然,这不是指她带人过去种千顷良田,而是她暗中安排人手给予技术支持,并扰乱某些人的视线。
当时的作操是这样的:
青舒避开身边人,通过周伯彥分别在另外五个州种植了大面积的田地,总数近千顷。
明面上,是周伯彥的几个好友买下了大面积的土地,然后听说周伯彥认得能保粮食高产的神仙一样的人物,便把地甩给了周伯彥。周伯彥推托不掉,种植之事甩给了手下操心。周伯彥的手下都忙,没有精力打理,便将地租给了五个所属地的有意向的员外郎。
有心人细查,查出这些土地的主人不仅是周伯彥的好友,还是南方某大员的公子在外边暗中置的土地,明摆着是日后兄弟争家产时给自己留的后手。这人把地甩给周伯彥,一是为掩人耳语,二是为寻求彥公子的庇护。
有能力的再深了挖,竟挖出地的主人并不是彥公子的好友,但此人寻求彥公子的庇护是真。既是有求与人,自是要拿东西出来示好的。此人左思右想,最后想出个主意,将地的三分之一双手奉上。彥公子拒绝了,并不接受。此人使尽手段,最后彥公子答应为他打掩护,却不要他的地,只要五年内每年上交土地产出的三成给彥公子便可。
以为得知真相的人终于消停了。不涉及自身利益,其中事由又影响不到自己身上,盯着彥公子的人们纷纷转开了视线。
在这些虚实难辨的“内幕”中,青舒参与其中的身影始终不被人所知。而了解真正内幕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