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随身空间有点田8(1 / 4)
有了第一天的开门大吉, 顾家的豆腐生意格外的顺利, 很快就走上正规了。一家人分工明确, 各司其职,被林苏安排的井井有条。
小地方消费有限,除了刚开始几天,豆腐被炒起了热度,每天都有人排队买,所以他们要一天去卖一次外,后面客流量趋于稳定,他们就隔日去卖一次。
三个男人还是重要劳动力,双日在家推磨盘磨豆腐,单日则挑着豆腐担子出去卖。女人则负责分拣豆子、清洗、浸泡、煮豆浆……等各种工作,当然, 最重要的一步——卤水点豆腐,则是由林苏来完成的。
这也算是一项“祖传秘方”了,传男不传女的那种。林苏倒不在乎传不传的出去, 但总不能这么快就流传出去, 毕竟他们还要靠这个吃饭。在顾家的三文豆腐立住脚跟之前,尽量不要让市场上出现竞争对手。
三文豆腐则是林苏定出的他们家豆腐的品牌,这个时代已经有了品牌意识,什么顾记陈记苏记……这是为了跟同行产业区分开来,让顾客记住。比起顾记豆腐, 显然三文豆腐更加容易记住, 三文又是它的价格, 所以便把三文当做自家豆腐的品牌了。
“咱家豆子不够了,趁今天都在,老大你去村里走一圈,问问谁家的豆子要卖,咱们出钱买,价格可以比市面上高上一点。以后你们去卖豆腐的时候,也可以接受客人用豆子换豆腐,一斤豆子就换一斤豆腐吧。”
一斤豆子可以出三到五斤豆腐,而市场价格一斤豆子三文钱,但这是从商家买回来的价格,农户自己种的豆子出去卖,是卖不到这样的价格的,所以用一斤豆子换一斤三文钱的豆腐,还是很划算的。
老大领命出去,在村子里转悠了一圈,把他们家收购豆子的的消息传出去。
不少人都十分心动,“大郎,你们真的收豆子?还三文钱一斤?”
“是,收的,三文钱一斤,但只要好的,那些孬的就别送了。”
众人听了十分欢喜,如果他们真收那就太好了,种豆子本来就是为了卖掉换取柴米油盐,卖给谁不是卖呢?卖去镇上县上还得自己借车运过去,价格还没顾家给的高,所以又何必折腾呢?
还有人好奇,“大郎,你家那豆腐真那么好吃?京里人都喜欢吃?”
村里人好奇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顾家天天煮那个什么豆腐,那味能飘老远。顾家三兄弟还每隔一天就挑一担出去卖,大家都看在眼里,已经议论很久,却不好意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