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3 / 6)
石咏伸手捂脸:这鬼灵精,都是从哪儿学来的这些话。
一时石家哥儿两个都卸下了身上的大衣裳,进屋坐下。石家这天准备了锅子,索性也不计较这那的规矩,一家人围炉而坐,石咏与石喻坐在一边,如英抱着安姐儿,与石大娘和王氏坐在另一边。锅子烧旺之后,石家一家子自己动手涮肉,吃得香甜。
石咏石喻哥儿俩开了一小瓶酒,慢慢饮着。石喻便问兄长:“大哥,今年还出‘金风玉露’了么?”
石咏点点头:“出!”
如今“金风玉露”与“凌雪傲霜”已经定下是每年冬天年节时候出的时令佳酿,“桃李不言”是春天,织金所的无名石榴酒是夏天。而鹿鸣酒每三年出一次。石咏琢磨着回头会试结束,他没准儿还能再出个什么“蟾宫折桂”酒之类的。
石喻托着手中的玻璃瓶,给大哥斟上少许,说:“大哥有没有想过给咱家的酒定个名号,叫什么酒庄之类的?”
石咏想了想,果断摇了摇头:“其实也不是咱家酿的酒,都是旁人酿的,咱家不过是灌装,我看还是先不必了。”他并不急于创立自家的品牌,再者他做这件事也不光是为了自家盈利,也是希望将整个产业推动起来。
如今酿果酒的利润非常高,石咏他们的玻璃瓶装酒动辄卖十几两银子一瓶,与玻璃刚上市的时候那情形差不多,很多人对此趋之若鹜。但是如今酿酒的工艺尚不成熟,酒的质量忽高忽低,酒的产量也很不稳定。所以当初石咏从九阿哥那头拍下的十万枚玻璃瓶,到如今也不过用了一半左右,预计明年年底才会全部消耗光。
石咏一手张罗的玻璃瓶装酒上市之后,市面上很快就有了更风的,甚至有人专门去九阿哥的玻璃厂继续定制玻璃瓶。九阿哥早就在懊悔当初那些玻璃瓶一万两银子卖给石咏卖得亏大发了,见有人寻上门,自然是毫不含糊地狠狠要价,登时吓退不少人。
剩下的有这魄力从九阿哥那里买玻璃瓶,但是却发现他们有一项关键技术没掌握——灌装及封瓶。生手灌出来的酒,要么放不了多久便坏了,要么瓶口的木塞没法儿密封,做不到像“金风玉露”的酒瓶封得那样严实,用特殊的“开酒器”才能打开。
因此石咏真正做的生意,其实是代客灌装、封瓶,以及代为销售。掌握了这个环节,他才能进行质量控制,只有口感饱满、色泽清透、质量过硬、甜度不高的果酒,才有资格由石咏的灌装厂帮助灌装。
灌装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