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3 / 6)
烟壶收起的时候,那两名蒙古王公眼巴巴地看着,似乎很是艳羡。
十六阿哥便笑着用蒙语道:“放心,这就是最近的新品,很快就会随阿木古朗汗一行送往蒙古各部。”那两位听见,这才露出点儿笑模样,似乎终于放心。
见过这两名蒙古王公之后,石咏赶紧去商队检查了他们所带的鼻烟壶数量,见果然不少,而且新品迭出,他这才放了心。
十六阿哥也说:“你就放心吧,有唐英在,咱们这里的鼻烟壶,永远有更新更好的样式。”
这些“外销”的鼻烟壶,也大多是由唐英设计,然后由玻璃厂“来样加工”,批量生产出来的。除了玻璃鼻烟壶以外,唐英还改良了铜胎珐琅彩的工艺,用于鼻烟壶和玻璃镜子的镜盒,都是极受欢迎,只不过蒙古人更青睐玻璃制品,而铜胎珐琅彩则在广东口岸那里大受欢迎,出口订单络绎不绝。
石咏非常同意上司的话,觉得唐英这位精于业务的造办处郎中,距离他走上那作为景德镇御窑督陶官的人生巅峰,也并不遥远了。
除了与商队交流一二,石咏人在承德,多少也需留心一下京中诸事,毕竟今年已经是康熙六十一年了。如今诸皇子在外,唯有雍亲王在京中主持大局,有心人细细回想,便能发觉,近三五年,每年夏天,几乎都是雍亲王在京中留守,出京的阿哥轮流换,唯独留京的人不怎么改变。这至少表明康熙对雍亲王的态度,放他留在京中,康熙多少是放心的。
然而今年却出了一件岔子,是关于川陕总督年羹尧的,就是年羹尧此前算命的事。
早先年羹尧寻了清虚观的张道士算他与儿子年熙的八字,说是算出来两人八字犯冲,所以京里一直有传言,说年羹尧想将他的长子过继出去1。
若年熙只是年羹尧的幼子,这么做原也没什么,关键年熙是嫡长子,而且是先室所出,这样看着就实在有点儿欺负人的意味。
不晓得康熙皇帝究竟是怎么想的,他在批年羹尧的折子时,直接斥责年羹尧“不慈”,竟听信道听途说之言,而不相信自己的儿子。年羹尧自然吓得赶紧上折子自辩,陈述他一向心怀亡妻,年熙这个儿子又是少而聪慧,他寄予厚望,万万没有想要过继出去的想法云云。
十六阿哥看完折子,笑嘻嘻地对年羹尧表示了幸灾乐祸:“皇上才不会管年羹尧的家事,不过就是年羹尧在陕西折腾得太狠,皇上有些看不过眼,随便找个理由敲打敲打而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