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6 / 6)
这样劈头盖脸地一顿批评,一个字也反驳不得,只能老老实实地认错:“是臣的不是,臣已经知道错了!”
雍正也是一时有感而发,他十几年前就已经知道石咏,石家是什么个家境情形他心中尽知,知道石咏能教养出这样一个堂弟已是不易,实在不应苛求。他刚才那样苛刻,不过是惋惜罢了。此刻见到石咏认错认得顺溜无比,心里一股子气儿登时平了,道:“也罢了,日后要勤勉当差,知道了吗?”
石咏老老实实地应了,再次退到屋角去,老老实实地提笔,准备记录南书房君臣议政的结果。他身旁几名臣子莫不面带羡慕望着他,知道以雍正的脾气,越是这样严苛,其实越是亲近关爱。不少人都认定,石家日后怕会是兄弟二人同朝为官的局面,日后瓜尔佳氏除了忠勇伯府本支以外,这一旁支眼看着也崛起了。
殿试翌日,读卷大臣们便聚在文华殿批阅殿试试卷,试卷批阅共需三日,三日之后读卷大臣们选出前十名,呈递雍正帝亲自阅卷,圈定名次,并引见这十人。有个说法管这一回的引见叫做“小传胪”。
石喻此时已经与应试所有的考生们一道,候在太和殿外。经历过会试三场、复试,以及四日前的殿试,考生们已经彼此熟稔。
石喻身边,都是会试时名次靠前的考生。他左手边是内阁大学士张廷玉的族弟张廷珩,右手边则是石喻中举那一科的解元刘南山。这位也颇为传奇,他与石喻一样,中举之后没有于次年参加会试,而是回乡务农,沉淀了几年,才出来参加会试。
石喻与刘南山在殿试之后交流过几回,知道这一位对于土地与农耕之事非常熟悉,且于赋税财政上有独到的见解,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偏生士子们大多看不起草根出身的刘南山,甚至有人私下里以“泥腿子”代称。贡士里只有石喻与刘南山因为同乡加同科的情谊,很是谈得来。
一时“小传胪”开始,石喻等人只听唱名的声音悠扬:“甲辰年会试正科贡士陈悳华、王安国、汪德容、汪由敦、于振、戴瀚、张廷珩、杨炳、石喻、刘南山,进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