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6 / 6)
学士从东楹黄案上取出黄榜,交给礼部尚书,后者将黄榜放置在丹陛之上正中的黄案上。
此刻所有的读卷大臣并参与会试的官员一道向皇帝行礼,丹陛大乐再度奏响——直到这时候,所谓“大传胪”才正式开始,由鸿胪寺官员充当传胪官唱名,“甲辰年四月二十六日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随即这传胪官报了刘南山等人的名姓,一甲三人出班叩谢皇恩。随后传胪官唱第二甲与第三甲的名次,但是不引出班,上百名新科进士一起三跪九叩,伴随着中和韶乐郑重行礼。这些进士们便能以“天子门生”自居了。
典礼之后,皇帝乘皇舆回转乾清门内,自去养心殿处理公务去了。而礼部尚书则用云盘奉了黄榜,置于一座彩亭之中,在礼乐仪仗之下将这彩亭与黄榜送出太和中门,直至东长安门外。这黄榜将在这长安街上悬挂三日,供世人瞻仰。
新科进士随即出宫,他们按照名次序列,左出昭德门,右出贞度门,却唯有新科一甲的刘、石、杨三人,能够从午门正中而出。午门的中门除非皇帝出行与传胪大典之外,绝不会开启。因此从午门中出,对这三人来说,这是一生一次,绝无仅有的经历。
待出了午门,便有鸿胪寺的官员牵马过来,请一甲三人披绸上马,他们这便是要跨马游街了。
若干年后,有人回过头来看这新科三甲,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这三人得中三甲,也绝非偶然。
探花杨炳是江南大儒的弟子,经义绝熟,丝毫不亚于武英殿里那些编书的老臣;
榜眼石喻,曾做过一篇立场坚决地反对朋党的文章,而雍正则在三个月之后,亲自颁布了一篇《朋党论》,观点与石喻的如出一辙;
而状元刘南山,随后便得了江南外放的缺。同一年,“摊丁入亩”与“士绅一体当差纳粮”的新政,自河南推广至江苏与浙江,在富庶的江南地区开始试行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1这一段其实是王夫之《朋党论》的观点。
2本章所写殿试与传胪大典的流程参考清代制度,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