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1 / 6)
不消说, 新科进士跨马游街,最受人瞩目的一定是榜眼石喻。状元刘南山面色黝黑, 看上去像是一位多年务农的中年人, 而他也确实是这样的人。探花杨炳年纪也不大, 但是蓄着一小把山羊胡。
唯独石喻一人, 面相俊朗,年岁又轻,几乎符合人们对新科进士的一切想象, 因此披绸跨马游街时, 刘南山与杨炳都未如何,唯有石喻在外城前门一带被热情群众砸了无数的鲜花、帕子与荷包之类, 有时需要靠石喻躲得快, 才免得被“误伤”,但越是如此, 石喻便越发落得个“身手敏捷”的“美名”。
一时间京中无人谈论新科的状元与探花, 世人都在打听, 那位年纪轻轻的榜眼究竟是何人,是否婚配。待打听到说石喻隶属正白汉军旗之后,不少人一腔热情都就此被浇熄:在旗的人家婚配比较困难, 旗民不婚的规矩摆在前头, 家中有女孩儿的,非经选秀不得自主婚配;家中有适婚少年的,却也轻易没有合适谈婚论嫁的对象,毕竟对方要么是选秀撂牌子的, 要么是像如英姐妹一样,被耽误了选秀的。
好不容易有个适龄的新科榜眼,出身世家,未曾婚配,长得还俊,可为什么,偏偏在旗呢?京城里不少人家登时都觉这“旗民不婚”的规矩甚是不合理。
石喻跨马游街之后,免不了又要与同科们一道交际应酬。他与刘南山可巧是同一科同一府中的进士,算是“同年”。两人当时的座师陈邦彦依旧在京为官,石喻又少不得与刘南山一道前往陈邦彦处拜谢座师。此外,石喻还需前往朱轼处叩谢恩师,往年宅探视师兄年熙,感谢多日来的指点……待各处忙完,回到椿树胡同小院,已经是深夜。
“喻哥儿累了一整日了,梳洗一番便早些去安置吧!”王氏看见儿子眼下发青,忍不住心疼,赶紧打发石喻去睡。她为人一向木讷,寡言少语,不善表达自己的感情,然而胜在心思细腻,事事周到,早已将儿子梳洗沐浴的热水准备好了,还生怕他饿,准备了面条和烙饼子在厨下。
石喻大踏步地上前,伸双臂抱了抱自己的亲娘,低声道:“娘,儿子总算没教您失望!”
王氏又是触动又是骄傲,偏生她不善口舌,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只能轻拍儿子的肩膀,送一个眼中带泪的微笑,随后连声催促石喻去洗漱休息。石喻握握她的手,见母亲心境甚是平和,也放心自去洗漱。
待石喻收拾停当,却又没有任何倦意了,独坐灯下,只是睡不着。他想起伯娘与嫂子都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