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5 / 7)
踱步,怒气冲冲地道:“年羹尧这般骄纵,不法之事定是做过不少,朕……朕定要一桩桩严查。”
廉亲王这时候便躬身道:“可是近来百官之中,除了顺天府尹曾上书弹劾年羹尧之外,并无人出面指摘年羹尧的罪证,是否意味着,年羹尧本人并无大过……”
这一句话说得太假,连雍正本人都有些察觉,当下偏过头,望着这个弟弟。甚至石咏都能听见雍正的后槽牙在磨呀磨呀,最后道:“越是无人举告,越是说明百官都有把柄在这年羹尧手里。”
石咏也明白,越是无人举告,就会令雍正越发心寒,觉得年羹尧功高震主,有此人在,百官噤声,那皇帝的权威到哪里去了。看来廉亲王这又是狠狠地坑了年羹尧一把。
他这么想着,眼光自然而然地瞄着廉亲王,冷不丁廉亲王也往他这里看过来,石咏一吓,赶紧将眼光避开。
年羹尧的事还未有个结果,朝中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五月下旬,太后病重,药石无效,于慈宁宫病逝。至此康熙皇帝的四位皇后已经全部过世。太后奉安景陵之后,景陵便将就此封闭。
这消息一出,京中不少人为十四阿哥感到惋惜。十四阿哥已经在景陵守陵守了二十五六七个月了,眼看康熙皇帝的孝期将满,十四阿哥能从景陵出来,结果又赶上了太后孝期。不用想,十四阿哥是太后的亲儿子,是守陵的不二人选。
守陵的安排一出,十四阿哥那里立即又有怨言。然而他越是有怨言,便越是难以讨好。为太后守孝乃是为人子的孝道,更何况此前曾有传言,早年间太后重病一次,正是被十四阿哥气的。
这一次便又是廉亲王出面,去景陵探视一回十四阿哥。十四阿哥那里便终于渐渐回心转意,安生下来,再也不闹着要回京了。渐渐的,京里风头转向,夸赞十四阿哥“纯孝”的人多了起来。
太后丧仪繁复无比,诚亲王允祉、怡亲王允祥、廉亲王允禩等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以下四品官以上官员,皆需朝夕三次齐集举哀。皇帝本人也辍朝数日,在慈宁宫哭灵。因此内务府与礼部诸人的工作量巨大,几乎忙得站不住脚。即便如此,礼部也有不少官员因为 “仪仗草率”而受到雍正皇帝的斥责。
礼部唯一表现尚可,得到嘉奖的官员,不是别个,正是庆德。庆德牢记此前侄子的指点,在这种场合只管尽心尽力地办差,努力令旁人觉得他兢兢业业于礼部的差事,没有半点想谋缺离开的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