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1 / 7)
石咏忙完在南方的一应差事, 乘舟回京。路过金陵时,他特地去拜望了郑板桥。这一次总算是没有扑空, 见到了郑板桥, 并且亲口将五凤的消息带到。
郑板桥万万没承望这么些年以后, 石咏还特地给他带来了五凤的消息, 念及旧事,一时感激涕零。他也早知石咏之弟石喻高中榜眼的消息,当下一再向石咏恭贺。
虽说郑板桥蹉跎多年, 依旧没能中举, 甚至比他小很多的石喻都已经中了进士了,可是郑板桥却没有什么怨天尤人的心思, 安安稳稳地一面作画养家糊口, 一面温书,等到乡试年就去尝试着考一下, 但是这么多年下来, 他自己也知指望不大, 心态反而放平了。
石咏见板桥如此,只得安慰他:“阁下四十岁之前,必定能中!”
他想, 无论如何, 应该给板桥一点希望。石咏记得中国古代美术史上的人物介绍,郑板桥是雍正十年中的举,乾隆元年中的进士。在石咏看来,以板桥的才学, 和这份越来越稳的心性,高中是迟早的事。
郑板桥听见石咏这么说,记起当初在的扬州初识时的往事,大笑着谢过石咏的“铁口直断”。他托石咏进京后若是有机会见到五凤,代为问好,这在石咏是举手之劳,无有不应的。
在金陵别过板桥,石咏继续延运河北上。将到通州之时,他那篇关于宁波通商港口建设和加强“自主”海贸的三万字大论文也已经写完了。正值李卫新官上任烧三把火,上疏议浙江防倭之事,石咏见了邸报,便一起将大论文通过驿马往京中递去,自己则收拾收拾准备归家。
这日到了通州码头,石喻来接。兄弟两人已经数月未见,此刻重聚,自是欢喜。石咏豪迈笑道:“走,上马,回家咱们好好叙叙!”岂料石喻却没有带马来接石咏,而是带了两驾大车。一驾放行李,另一驾正好兄弟两人说话。
石咏看着石喻的安排,便知道石喻有些话要在路上说,车驾上不怕隔墙有耳,是说话的好去处。他不动声色,装作感激地道:“二弟真是周到啊,晓得大哥一路赶路辛苦,备下了大车,正好我困得很,可以在车上睡一会儿。”
于是两人将石咏的随行物事拾掇齐整,便一起上了其中一驾车驾。车驾行驶起来车辙声轧轧,即便是车夫,也听不见兄弟两人在说什么。石喻便在石咏耳边轻声说:“孟家那位,已经没了。”
孟氏正是抵达杭州那前后没了的。当时她被人逼着交出手上那一本记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