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2 / 7)
之后,为了平衡各旗主贝勒之间的地位,授予诸子侄以一定程度上参与军政大事的权限,同时使得各旗主贝勒之间互相牵制,避免今后爱新觉罗家族里再发生这样同室操戈的惨剧。
当时的八王议政乃是“大事由八和硕额真裁决”,和硕额真,也就是所谓的“八王”,都是皇太极的兄弟、堂兄弟和侄子。这种制度初创时,就是将汗王的权力与利益全部均分下去,以保证八旗的经济实力平等,不会出现一旗或几旗独大的局面。说得好听些,叫做“令八旗旗主贝勒共议国政”。
后来参加这“八王议政”的人数有所增加,不再局限于旗主亲王、郡王、贝勒,甚至贝子与公一级的皇亲也有参加,这八王议政便渐渐转变成为“议政王大臣会议”。廉亲王允禩在康熙皇帝刚刚驾崩之时便得了这个“议政王大臣”的头衔,奉命主持这个“议政王大臣会议”。
较之最早的八王议政而言,议政人数的增加其实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八王”手中的权力。再加上顺治与康熙都采用内阁处理政务,康熙又一手创建了南书房,亲自挑选亲信文人进入南书房办事,相当于组成自己直接控制的机要秘书班子,重大政务不再需要交付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改为径由南书房传渝或遵旨起草上谕,从而由皇帝本人直接地行使皇权。
而眼下石咏冷眼旁观,雍正的“军机处”班底已经打造成型,“军机处”只是缺一个正式的名字而已,好些政务其实已经开始通过军机处直接传达下去。如此一来,既排除了王公贵族,也排除了内阁大臣,终于能使皇帝乾坤独断:绝不容皇帝大权旁落,也不允许臣下阻挠旨意。皇帝通过军机处直接向地方各级官员下达命令,早先的“议政王大臣会议”这一项制度就渐渐形同虚设了。
石咏将这一大套都解释给书房里的文物们听说,从它们不发一言的表现来看,石咏深切怀疑自己是否已经表述清楚了。
“咏哥儿,朕记得你在广州的时候,你和你的朋友,曾经向朕描述过后世的情形。朕记得,你们也说过,有一个大会,有很多很多人,由这些人一起来决定国家的政务,决定一个国家要往哪个方向走。这与刚才卫后所提到的‘八王议政’,和你所说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又究竟有什么区别?”
“区别非常大!”石咏肃容:这是一个非常紧要的问题。
“八王议政制度里,参与议政的人,全部代表同一个阶级,有基本一致的立场。他们议政,只是议的这个阶级内利益分配,他们根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