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1 / 8)
石咏静静立在贡院一角, 耳中听着石喻亲口吐露他曾经经历过的心路历程,不知不觉, 眼角有些酸涩。
他自忖并不能算是石喻人生路上合格的导师, 但侥幸的是, 如今石喻的人生总算是找对了方向, 步入了正轨。
此刻五凤就在石咏身边,偷偷地比了个手势,冲石咏一伸大拇指, 做个口型。石咏见他想要说一个“郑”字, 登时明白过来,五凤是想说, “明事理”与“担道义”这两件, 板桥先生也曾经说过。
石喻面对贡院里的河南考生,非常平实地将他的经历尽数说了一遍, 启发这些考生自己去想。
“若是一朝中了秀才, 有了个生员的功名在身上, 便出抗违钱粮,藐视国法,又或是揽纳钱粮, 加以侵吞;更有甚者, 出入官署,包揽词讼,甚至武断乡曲,欺压平民, 自坏读书人的名节。你们想一想,你们立在这里的时候,对得起孔圣人的牌位,对得起这‘读书人’的三字名号么?”
石喻这话说得甚重,直指种种时弊,此刻他更是伸手指着王逊怀中抱着的圣人牌位,声色俱厉地道:“藐视国法、自坏名节的人,有资格抱着圣人的牌位,叫嚣着要罢考么?”
那名带头闹事的封丘考生王逊早先听得出了神,此刻茫然无措地“哎呀”一声,手中的牌位险些掉在地上。
石喻这一番话,瞬时已经瓦解了多半考生的斗志。已经有不少人纷纷进入号舍,口中道:“石大人说得对,四皇子说得对,咱们……咱们还是该应考,该应考才是!”
岂料这时候弘历再次从座椅上缓缓起身,板着脸道:“是,大家都应该应考。三年一次的乡试,别说你们,就连此间的主考、副考,河南的学政,都为准备这次乡试付出了不少心血。”
“如果你们此次妄听人言,当真罢考,你们影响的,可能不止是你们自己的前途!”弘历的脸色越来越沉,语气也越来越严厉,“一次罢考,朝廷可以在往后数十年内本省禁止录取生员以上的功名,你们谁自忖能担得起这责任,便罢去吧!”
这话吓住了在场的所有考生,别往远里说,哪怕就是禁考十年,这影响也是一代人了。不少依旧犹豫的考生已经纷纷转身,大步往号舍里走去,高声道:“我们不罢考,不罢考——”
若是河南在十年内出不了一个进士,一个举人,往后都是调外省官员到本地做地方官,这对地方上而言,也是一份耻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